党组织扎根院落 治理网覆盖村庄
发稿时间:2025-04-11 14:08:00 来源: 农民日报
北碚区组织开展乡村治理“院落制”活动现场。
在兼具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特征的重庆,乡村治理曾面临居住分散治理难、“空心化”导致参与弱、事务庞杂效率低三大痛点。近年来,重庆市创新推行“院落微治理”机制,犹如疏通脉络的银针,精准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该模式不仅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更被纳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乡村振兴专题教学案例库。
记者近日走访垫江、巴南、荣昌等试点区县发现,这一机制通过将治理单元下沉至自然院落,为破解丘陵山区乡村治理难题提供了“重庆方案”。2024年,“院落微治理”机制日均处理事务超2000件,群众满意度达98.7%。
党建引领,将治理“触角”延伸至院落
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是由两个村合并而来的,人员结构复杂,矛盾纠纷频发。村党总支书记章开明无奈地说:“我们村干部都想为村民解决问题,可人手少、年龄大,很多事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毕桥村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基层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党支部又细分出12个功能型党小组,涵盖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社会治安等领域。这些党小组吸纳老党员、退役军人等人员,有效充实了治理力量。
老党员黄正华以前担任过多年的村干部,在村里威望高,调解经验丰富。2019年,在村党总支的邀请下,他在乡村治理党小组担任组长,并在自家院坝成立“老黄说理堂”。“村里的矛盾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村民有时候就是爱面子,互不相让,矛盾就容易升级。”黄正华说,“调解的时候,关键是打好感情、乡情、亲情这‘三张牌’。”
三年后,侄子黄练接过了黄正华的“接力棒”,继续在“老黄说理堂”为村民调解矛盾纠纷。有一次,村民蒋克荣和儿媳张英闹矛盾。黄练先把张英拉到一旁耐心劝道:“人都会变老,你以后也需要儿女照顾,要是你的儿女看你现在不管老人,以后也不管你,你该怎么办?”张英听后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接着,黄练又对蒋克荣说:“您也年轻过,也和父母吵过架,现在老了要改改脾气了,和晚辈好好相处。”一番话下来,成功化解了这场婆媳矛盾。
重庆有9000多个村落、7万余个村民小组,乡村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为提升乡村治理效率,重庆深入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让基层党组织扎根院落,让治理网络覆盖村民,为乡村治理筑牢了根基。
村民自治,自己的事自己商量着办
近日,在巴南区麻柳嘴镇平桥村的张家湾“巴适小院”内,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积分礼品兑换活动。村民们凭借参与垃圾分类、打扫公共卫生等活动获得的积分,兑换洗衣粉、大米等生活用品。村民肖复金高兴地说:“积分不仅能换东西,更是一种荣誉,现在大家参与村里事务可积极了。”
肖复金还替不在家的堂弟肖孙兑换了生活用品。放在过去,两家的关系可没有这般融洽,还曾经因为一场纠纷闹得不可开交。2023年6月,一场大雨冲垮了他们两家房屋中间的废弃猪圈,泥沙堵住了房屋后檐沟。肖孙气冲冲地跑到肖复金家说:“猪圈是你在管,现在垮了堵住我家排水管道,你得负责清掏!”肖复金坚称猪圈与他无关,双方为此大吵起来,最后来到“巴适小院”议事亭理论。
议事亭是平桥村打造张家湾“巴适小院”后设立的村民议事协商平台。近年来,巴南区启动“巴适小院”创建工作,细化治理网格,缩小服务半径,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平桥村便是试点之一。
张家湾“巴适小院”院长余元珍赶忙过来调解。她先安抚两人情绪:“大家都是邻里兄弟,要讲道理,不吵架、不扯皮。”两人逐渐冷静下来,道出了事情缘由。原来,猪圈是肖复金大哥肖复明的,他搬走后,肖孙误以为是肖复金在管理。
真相大白后,余元珍劝两人各退一步,并召集村民帮忙清掏后檐沟。最终,兄弟俩握手言和。平桥村党支部书记周荣玲感慨道:“以前村民扯皮都找政府,现在有了小院议事亭,自己就能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村民自治。”
为激发群众自治动力,重庆市创新建立“三事分办”治理机制,即大事政府牵头办、小事村组协商共办、私事引导群众自办。同时,各村设立群众议事厅(亭)、百姓说事点,推行清单制、积分制、院落制等治理方式,让村民充分参与乡村事务管理,做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村。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村积分制运用覆盖率超过90%。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搭上科技快车
在荣昌区直升镇万宝村的椒香小院,村民刘眼国熟练地用手机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向保洁员发送清理垃圾箱的提醒。“垃圾箱满了,用小程序一键上报,马上就有人来处理,现在太方便了。”刘眼国对村里的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小院家”赞誉有加。
2023年7月,万宝村“小院家”小程序上线,设有爱环境、找活干、帮我卖、换积分等多个版块。村民不仅能便捷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还能通过平台卖农产品、找工作。万宝村党总支副书记高美介绍:“村民上传垃圾箱满了的照片后,就会有专人前来打扫,完成任务可获得积分,积分能在平台或‘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小院家”小程序还可以发布各类活动信息,“村庄清洁日”“志愿助农忙”等活动也通过“小院家”小程序进行宣传,参与村民都能获得积分。村里还会根据积分排名情况公布积分榜。
近年来,重庆各地打造“小院家”“巴小智”“爱大足”等乡村智治应用场景,用数字化为乡村治理赋能,实现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重庆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斌表示,重庆的乡村具有小聚居、大分散和“空心化”等特点,面临治理资源不足与自治能力不均衡的挑战,“院落微治理”机制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核心、以智治为支撑,有效破解了丘陵山区乡村治理难题。(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