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就业创业天地宽

发稿时间:2025-04-12 11:18:00 来源: 农民日报

  4月的河套平原春潮涌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2.2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现场,铲车、挖掘机、自卸车轰鸣着穿梭往来,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正忙碌着铺设暗管排盐系统。“该项目总投资2.1亿元,计划今年12月底完工。项目建设不仅把盐碱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还能带动500余人就业。”项目技术人员李二珍对巴彦淖尔市政协调研组说。

  近日,巴彦淖尔市政协调研组围绕“挖掘乡村振兴就业创业潜力,促进城乡就业创业良性互补”协商议题到五原县、乌拉特后旗、临河区开展调研,探索在国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好形势下城乡就业创业两端发力、互补共促的有效模式与可行路径。

  “就业促进行动”是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六个行动”之一,也是市委、市政府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市委书记贺伟华在调研指导“就业促进行动”时提出,“要坚持城乡两端发力,用好政策资金,强化信息对接,加强技能培训,深挖用工潜力。既要在城市中发掘一批解决农民工季节性、灵活性就业岗位,又要不断拓宽乡村就业舞台,引导城镇剩余劳动力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参与防沙治沙、新能源等工程建设,努力闯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补的独具河套特色的就业创业新路子。”

  调研组走进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社,深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地现场、就业公共服务场所和培训学校,与旗县区、部门、乡镇村社、社区干部及企业负责人等交流互动。每到一处,调研组都认真听取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农村产业带动就业、各类项目增加就业、新业态与新场景融合就业等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

  君牛肉牛智慧牧场养殖园区董事长段君毅是一位返乡创业代表,目前所创建的园区为白脑包镇当地提供70余名就业岗位,并与周边300余户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种植牧草、秸秆免费代收割等方式,实现农户增产增收。

  “辣椒收获期,合作社工厂用工和采收雇工平均每天需要90余人,工资日结,人均日薪200元。”临河区白脑包永林辣椒合作社负责人说。

  “目前巴彦淖尔市农牧区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持续加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主力军,为农牧区提供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但农忙季常面临用工难、用工贵问题。”市政协委员刘永生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日,巴彦淖尔市政府发布《巴彦淖尔市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围绕强化经济发展的就业支撑、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24条举措,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全力营造良好就业创业氛围。”调研组成员、巴彦淖尔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贾慧与大家交流道。

  金桥社区和蓝天社区,办事群众人来人往。社区干部向调研组介绍,社区制定了政策清单、服务清单、“有人没活干”人员清单、“有活没人干”岗位清单,努力为辖区居民提供全覆盖、更精准的就业服务。市政协委员吴红霞建议:“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网格化工作机制,精准摸排未就业人群现状,为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调研组走进巴彦淖尔市第一职业学校,实地考察校内培训场所。学校负责人说:“我们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设了育婴、养老服务、电子商务、汽修等多个实用性强的专业,旨在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迅速融入就业市场。”调研组就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进行热烈交流。“职校和企业可以联合开办‘车间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学习,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就业精准度。”市政协委员赵锋建议。

  交流中,来自农牧、林草、水利、交通、文旅等部门的负责人纷纷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及管护、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村道路建设及管护、“渡阴山”等文旅产品开发等,每年都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有的项目正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扩大本地用工数量。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