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纸上飞花”傣家村

发稿时间:2025-04-15 10:28:00 来源: 农民日报

  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有一个名为芒团的傣族村寨。这里被誉为“中华傣家造纸第一村”。芒团自然村不仅以其独特的傣族风情吸引着八方来客,更以其传承了600多年的古老手工造纸技艺,让非遗在纸上绽放出了绚烂的花朵。

  这里的造纸技艺,完整地继承了我国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初期的经典流程,包括浸泡、蒸煮、捣浆、浇纸和晒纸5个关键步骤,共计11道精细工序。造纸的原料是当地特有的构树皮,这种原料属于桑科落叶乔木,生长适应性极强,尤其喜爱阳光且能耐烟尘,多生长于亚热带湿地环境中,傣族人称之为“埋沙”。

  芒团自然村造纸技艺的传承有着性别分工,男性主要负责采料购料,而女性则承担了从采料到揭纸的所有工序。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将构树皮经过浸泡、蒸煮、捣浆等工序后,制成细腻的纸浆。然后,她们运用浇纸法,通过原始的手工拍打方式,使纸浆纤维在水中分散均匀,再将其浇在纸模上,经过晾晒后,一张张洁白坚韧的纸张便呈现在人们眼前。

  手工造纸技艺不仅保留了古代造纸术的完整纯手工历史传承,而且在纸张的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因此所产出的白棉纸纤维韧性极佳,脉络清晰可见。这种纸张不仅质地坚韧洁白、柔软光滑,而且久存不沉、力撕不破,更具备防腐、防蛀、防潮的优良特性,质量可谓上乘。

  造纸技艺不仅是一项传统手工艺,更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用傣纸书写经书,被称为“纸本经”,以此传承傣族文化。此外,傣纸还广泛应用于书信传情、食品与茶叶包装、制作孔明灯、货币捆扎以及节日纸品制作等领域。如今,芒团自然村的手工造纸技艺已经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这项珍贵的非遗。

  为了让这一非遗更加生动鲜活,芒团自然村的造纸技艺市级传承人艾叶还大胆创新,将新鲜的花朵或树叶按照个人设计图案进行规则摆放或巧妙拼接,在纸张上创作出了一幅幅颇具风格的五彩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造纸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更让非遗在纸上绽放出了新的生命力。”艾叶说。

  为推动产业朝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在芒团自然村党支部引领下,芒团手工造纸文化产业合作社成立,通过采取统一工艺、统一规格、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销售“五统一”模式,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了芒团白棉纸的质量、产量,增强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2024年,芒团自然村白棉纸产量达390余万张,产值超780万元,带动12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3万至5万元。(贺海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