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垦地携手共建和美乡村

发稿时间:2025-04-30 11:05:00 来源: 农民日报

  当人们走进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南滨社区红旗队,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柏油路。道路两旁,每户村民家门口都修建了小花池,村民依据各自喜好种植蔬菜和鲜花。村民符娟将小花池打造得格外漂亮,花池里种上了菊花、三角梅和兰花,小小的方寸之地展现出别样的景致。

  2017年,随着农垦改革的深入推进,政企分离、社企分开成为大势所趋,农垦移交办社会职能,“轻装上阵”。近年来,崖州区作为属地政府,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让农场焕发出新的面貌。

  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坐落着闻名的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致力于围绕种业重大需求和核心问题开展协同攻关。“近水楼台先得月”“打南繁工、吃南繁饭、发南繁财”成为崖州区农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农村、农场的发展思路。

  红旗队辖区内拥有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基地约477.45亩,能否走出一条以南繁种业转化服务为核心的发展之路,为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科研)、实训、科普等提供旅游、民宿、采摘等服务?2023年起,崖州区开展“南山南繁美丽乡村群落”创建工作,并探索试点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相协同的工作机制,深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民能动性,对建设项目共谋共建共管。

  在项目一期资金的支持下,红旗队新村铺设约1200米排水管,新村主路修建成崭新的柏油道路,并拓宽了人行步道;政府为每家每户的庭院门前建设花池,交由村民自行种植、管理;建设两处村庄标识,增加55户村民庭院沿路遮阳棚装饰格栅。

  “从建设之初,我们就积极动员村民参与建前谋划、建设实施、建成评价、建后管护等过程中来。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与施工方沟通,探索以工代赈,将铺路、水泥运输、砌砖等工作交给红旗队的村民。去年,以工代赈发放给村民的总额达32.5万元。”南滨社区干部邓聪告诉记者。

  金鸡社区的白超队是原南滨农场10个黎族并场队之一,周边有近200家南繁科研单位,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有上千名科研人员到此开展南繁科研工作。想要开展乡村建设、发展农业产业,白超队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白超队的土地权属为农垦国有土地,村集体无集体经营建设用地。为此,崖州区政府联合地方、农垦多个主体探索“法定机构、市场主体”的垦地融合发展新模式,试点建立垦地联合主体。

  新机制打通了长期存在的“堵点”,让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的工作稳步推进。从2021年起,白超队启动人畜分离整治项目,将原先在村庄各处散养的牛羊集中圈养。在此基础上,白超队道路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启动。对进村主干道进行绿化和外立面改造,南干渠两侧安全防护以及美观及种质资源圃入圃道路两侧整体美化,为打造科普研学旅游基地作铺垫;建设污水处理站,修建全长11160米的污水排放系统,目前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白超队还打造了民俗非遗文化产业园,传承“黎锦、黎陶、藤编”等黎族非遗传统技艺。

  “有了垦地融合机制的保障,开展工作时争取国有土地渠道更加通畅。”金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方裕介绍,“2023年,我们引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祝年,2024年,崖州区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作为白超队的‘院士村长’。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计划下一步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在橡胶林下种植药食菌、草豆蔻,养殖3万只芦花鸡,以及香蕉种植、民宿等产业,向着一二三产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产业链的方向再前进一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姚媛)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