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从办公室到村支部,村民致富有了出路

发稿时间:2025-05-11 10:24:00 来源: 央广网

  从2018年的人均年纯收入4852元到2024年的人均年纯收入15280元,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喇嘛营行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小村的岗位上,有一个人7年如一日地坚守。“人实在、办实事”“脾气好、有奉献、有耐心、有细心、有爱心”……这是老百姓异口同声的称赞。

侯东飞查看种植情况(央广网发 钟真君 摄)

  他,就是现任兴和县店子镇喇嘛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侯东飞。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心系村民,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敬业与奉献。

  一心为公的“筑路人” 

  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侯东飞回到了喇嘛营行政村,在当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以高票当选喇嘛营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就任伊始,摆在侯东飞面前的有两个亟须解决的难题:水和路。

  这两件事不仅是喇嘛营行政村的“老大难”问题,更是村民们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喇嘛营村内有一条供全村50户村民日常通行的“耕种产业路”,这条路宽2.5米,平时只能供村民驾驶小型三轮车和畜力车通过。喇嘛营村地势高低起伏,每年到了雨季的时候,小路上都会积水泥泞,路况恶劣。在走访入户的工作中,很多村民反映进村道路有点窄,错车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侯东飞清楚地意识到顺畅的交通环境对于乡村亟待发展的重要性。

如今的“耕种产业路”(央广网发 钟真君 摄)

  2019年,侯东飞通过协调县交通运输局将村内的砂石路全部建成了柏油路,2024年,侯东飞通过村委会上报镇联络室,经镇批复,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用集体经济对进村道路两侧进行扩宽,将原本2.5米宽的土路扩宽为长400米、宽4.5米的硬化水泥路,为喇嘛营村东50户近80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并在全村安装路灯178盏,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不仅点亮群众出行的“平安路”,同时也照亮了群众的幸福路。

  引来“甘泉”润民心 

  “群众的生活怎么样?坐在办公室里想,和走访入户看,答案全然不同。一定要深入家中,落实到每家每户。”侯东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喇嘛营村位于店子镇西北部,北面靠山区域在春日里焕发出勃勃生机,由于地势特殊,吃水困难。为了尽快熟悉村委会工作,侯东飞利用3个月时间,踏遍了喇嘛营村所辖村小组和常住户,他在笔记本上写道,“再苦再累再难,也要改善群众生活,过上好日子,一个也不能少。”

  侯东飞带领班子成员翻山越岭寻找新的水源点,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打机电井、铺设管道,最终将洁净的山泉水引进了村里。在大西沟建截伏流3处,连接自来水管道2600米,在泉沟新修建了截伏流4处,连接管道1200米,有效解决了喇嘛营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使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洁净的山泉水。同时,还增加了水浇地300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侯东飞走访入户,了解群众心中所需(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如果要我说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不是苦和累,而是开心。群众的笑脸,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侯东飞说,老百姓幸福灿烂的笑脸,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产业造血谋出路 蹚出致富新路径 

  怎么能让产业持久发展?“如何提升群众收入”一场关于增收致富的“议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长期以来,喇嘛营村在经济上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存在产业可持续发展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侯东飞带领村“两委”干部携手驻村工作队成员经过多次摸底调查,召开村组及村民大会征求意见,进行了详细研究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群众制定相应的措施。

侯东飞(左一)查看村集体经济林翅果油树试种情况(央广网发 钟真君 摄)

  入户走访过程中,侯东飞发现绝大多数村民庭院面积较大,又有养殖、种植技能,立足村情实际,侯东飞鼓励村民们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种植大金杏树、大李子树和123苹果树,与村民代表签订了《庭院经济奖励补助协议书》,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村民们提供各类果树树苗,每斤果实给予0.8元的奖励补助。为村内165户村民院内种植大接杏、李子,增加村民收入,原本普通的庭院如今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农家小院变成了真正的“致富园”,2023年人均收入达11532元,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更是突破了100余万元。

  2024年,侯东飞带领村民们在村口建起了一处鸵鸟生态养殖基地,购进17只鸵鸟,仅仅几个月就纯收入8000多元。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喇嘛营村地势平坦,光照、水源充足适合大型农用机械入场作业,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完善灌排体系、深化水权改革,着力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农业节水整体效应,2022年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1114亩,提高单产约500斤/亩,村民增收约600元/亩,切实守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底线。

  修一条公路,串一路风景,融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喇嘛营行政村的“蝶变”藏在侯东飞的心头,也写在村民逐年变厚的存折上,这位扎根乡村的基层书记,用无数个清晨的泥脚印、无数次深夜的奔波、无数页写满心事的笔记,在兴和县这片土地上,写下最动人的民生答卷。(记者 刘晓祺)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