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锻造“定向培优”链条 育强村级后备力量

发稿时间:2025-05-13 10:40:00 来源: 农民日报

闹阳坪村党支部副书记郭庆波(左一)在田间指导农户管护秧苗。受访者供图

  2022年以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探索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定向培优”工程,系统打造边发现、边培养、边选拔、边使用的村干部链条化培育模式,有效解决村级干部队伍年龄老化、能力弱化、后继乏人等问题。

  “‘定向培优’工程实施后,全县通过针对性招引、培养、使用等一系列举措,精心培育了一批学历高、年纪轻、综合素质高的后备力量作为下一届村‘两委’班子换届人选,切实解决了个别村‘急用现找、无人可用’的问题。”平利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晨晨介绍。

  广泛遴选 全面建库

  “非常有幸能够成为‘定向培优’对象,我将知重负重、担责于肩,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带领全村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广佛镇闹阳坪村党支部副书记郭庆波说。郭庆波曾在县城经营着一家建材店,2021年,在党组织的引导下,他返回家乡闹阳坪村担任村干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截至2024年底,郭庆波带领村民种植富硒水稻350亩,带动600余名村民就业,村民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这是平利县“定向培优”对象积极投身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平利县坚持“当前抓培优、长远抓储备”原则,打造“村级储备、镇级培养、县级培优”梯次培养体系,实施递进式、有梯次的培养办法。首先,各村(社区)建立后备力量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吸纳补充“新鲜血液”、剔除不符合条件人员,始终储备10名左右优秀人才。其次,各村(社区)精选2~3名政治素质好、文化学历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力量重点培养对象,由镇提级管理,安排专人帮带、岗位锻炼以及考核评价等。最后,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优,各镇每年择优推荐2~3名后备力量作为县级“定向培优”对象,由县委组织部全程参与教育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共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400余人,镇级重点培养470余人,县级培优133人,初步形成“塔基牢、塔身壮、塔尖优”的人才梯队。

  跟踪培育 提升能力

  为了让“定向培优”对象平时有人管、发展有人帮、前进有方向,平利县创新落实“3+1”导师帮带机制,即联村领导为“政治导师”,驻村干部为“业务导师”,村党支部书记为“实践导师”,共同帮带1名村级后备干部,助其把牢政治方向、提升业务水平、丰富实践经验。

  “初到工作岗位时,我对如何开展农村工作还是一头雾水,不会报表、不懂政策,更不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久而久之,我就成了老百姓口中‘做现成事的小陈’。”老县镇的“定向培优”对象陈培钰说,“在‘业务导师’向丰奎的悉心教导下,我不断学习进步,一有闲暇便去村民家中和群众谈谈心、讲政策,帮助指导村民缴纳社保,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现在我也能独当一面为群众服务了。”2024年5月,陈培钰当选老县镇七里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她从“做现成事的小陈”变为群众口中“能办实事的陈书记”,个人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据了解,为加快补齐“定向培优”对象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的短板,平利县依托县委党校开展了针对性培训,帮助他们拓展工作思路、丰富知识储备。此外,选派“定向培优”对象到县直部门锻炼,定期组织他们到县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进行岗位练兵,提升其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定向培优”对象专题培训3期138人次,组织开展岗位练兵两期49人次。

  精细管理 及时使用

  “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努力奋斗,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不负组织和群众的期盼。”阮玉杰坚定地说。自2021年被确定为“定向培优”对象后,经过组织培养、岗位锻炼、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程序后,阮玉杰在2023年9月被选为广佛镇广佛寺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阮玉杰的顺利成长,得益于“定向培优”工程的深入开展。

  针对村级后备力量平时疏于管理的问题,平利县强化日常管理,实行“一人一档”,动态更新后备力量的工作实绩、培训评价、考核结果等档案资料,详细记录他们的成长轨迹。注重考核评价,坚持考勤和考绩结合、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结合、组织评价和群众民主评议结合;对考核合格者参照村副职干部待遇发放生活补贴,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定向培优”资格。与此同时,择优选拔使用,在村“两委”有空缺名额或集中换届时,优先使用村级“定向培优”对象。截至目前,全县已有91名“定向培优”对象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1人已培养为村“两委”正职,1人跨村担任村级党组织副职。

  “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平利县全面推行‘定向培优’工程,为农村各类优秀人才留在乡村、扎根乡村、建设乡村搭建了广阔舞台,既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也为下一步村‘两委’换届储备了后备力量,可谓‘一举多赢’。”平利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宁国良说。(张禄 柯于铖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