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村支书的“梦想清单”
发稿时间:2025-07-27 08:31:00 来源: 人民政协报
“他们村富得流油,俺们得多学习、多取经!”
“他们村有资源,那少数民族民宿建得可真不错!”
“他们村那个光伏电站项目可真是好,每天真金白银地进账!”
……
7月13日,当绚丽的晚霞落在嫩江市前进镇联合村村委会的院子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同夜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主角,是组成前进镇党建引领示范带的三个村庄的村党支部书记——前进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哲、联合村党支部书记崔晶和繁荣村党支部书记高利。
围坐一起,大家都互相夸赞着对方村子的新面貌,尤其是谈及过去的苦日子,话语里满是唏嘘。
联合村曾是多年省级贫困村,年轻人嫌没奔头,一个个往外走;繁荣村曾遭遇特大洪涝,洪水漫过窗台,刚收的粮食泡成浆。那时的村子,路泥泞、产业荒、人贫穷,兜里没余钱,村党支部想干事也没底气。
但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三个村庄不仅都摆脱了贫困,还发展起了产业,收入增加了,乡亲们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好——
“我们繁荣村的探索,是让农民不离地、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居、保增收。”高利的自豪溢于言表。近年来,集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于一身的繁荣村,走出了“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的发展道路。
村子里,达斡尔族特色民宿、民族文化馆、风情浮雕墙彰显民族特色;维民生态种植合作社提供8个固定岗位、20多个季节性岗位,生态亲子庄园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玉米深加工、蛋鸡养殖等产业夯实集体经济,村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现在,村民有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效益分红金,2024年人均收入达16800元。”高利说。
李永哲则分享了前进村开设“民情茶室”推动基层治理的好做法。“让村民有地方说话,说的话有人听、能解决,这是我们打造‘民情茶室’的初衷。”据李永哲介绍,茶室400平方米的空间划分出政策咨询、矛盾调解、民意征集功能区,运行半年便接待群众110人次,解决问题50多个,群众满意度达98%。
尤其是茶室创新的“三杯茶”调解法颇具成效——从“降火茶”平情绪到“明理茶”辨是非,再到“和谐茶”促共识,成功化解纠纷28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我们联合村,名字里就带着团结的意思。”崔晶话语恳切。联合村党支部35名党员中,5名在外党员通过微信群及时了解村务、传递经验;七八十岁的老党员德高望重,敢说真话解心结;年轻党员思维活跃,常带回新见闻。在党员带动下,这个昔日贫困村,村容村貌持续焕新。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将近两个小时。晚风吹来田野的清凉,也带着庄稼特有的清香。大家似乎还有说不完的话。
得知“三同”队员们来自北京,三位村支书不约而同地抛出“梦想”,渴望为自己的村子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李永哲先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的‘民情茶室’火了,可山里的好东西还没被更多人知道。我们希望有机会引进专业团队,把山货做成品牌,再通上直播带货的‘高速路’,村民的日子能再上一个台阶。”
崔晶接过话茬:“受前进村启发,我们也在村委会里建了间‘民情茶室’,过段时间就能正式用起来。现在就盼着让茶室成为听民声、解民忧的地方。”
高利则再一次提到了村里的民宿产业:“民族风情是咱的金招牌,想请懂行的专家来给指点一下,帮村里民宿升级,搞点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夜色渐浓,“三同”队员们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朴实的期盼。三位村支书的“梦想清单”里,装着大家的好日子、透着村党支部带领乡亲们向前奔的十足劲头。(记者 曾宇昕 杨智嘉 袁世鼎 李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