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市区驾车向东北方向约40公里,便到达爱辉区张地营子乡泡子沿村。还未下车,荷花香气早已扑鼻而至,但见荷花十里,清风鉴水。
蓝天白云之下,粉荷摇曳,游船轻泛,“水乡诗意”为泡子沿村的夏天平添一抹别样浪漫,也为夏日经济增添新动能。
放眼望去,22公顷的水面上,粉白相间的荷花在翠绿荷叶的映衬下竞相绽放,荷浪连天,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游客们自驾游船穿行其间,能近距离感受“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雅致,领略“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丽多姿。
来自葡萄牙的游客维克多告诉记者:“如此广阔无垠的自然风光,尤其是大片生长在水中的荷花太美了、太壮观了。”
好水好花好风景,可赏可品可珍藏。别看这座因“荷”闻名的小村庄现在绽放得如此耀眼,在2014年以前,这座荷塘却只是一处当地村民都不愿靠近的“臭水泡子”。
“2014年,泡子水位从原来的2米下降至80厘米,还散发腥臭味,于是村里开展了对泡子污染的治理。”泡子沿村前村委会主任宁万林告诉记者。
也正是这一次针对泡子的环境治理,让当地村民萌发出了种植荷花、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村民广泛认可。爱辉区政府及乡、村两级先后投入400多万元搭建亲水平台、修建玻璃栈道、更新设备。
如今的“塞北荷塘”,已经成为G331公路沿线上的网红打卡景区,是自驾至东极抚远、北极漠河途中必去之地,当地村民也终于吃上了这份热腾又清爽的“旅游大餐”。
“旅游大餐”不只靠栈道、双人车、游船这些赏荷项目,一系列以“荷”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更加引人注目。游客李洪霞就被陈列在展示桌上的一对荷花书签吸引了目光,准备带回去送给自己还在读书的外孙。她告诉记者,她很喜欢这片荷塘,也希望把这份清雅送给家人。
“目前张地营子乡文创产品包括雨伞、竹扇、书签、帆布包、茶叶五大类别,这些文创产品也为张地营子乡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张地营子乡工作人员罗智聃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村里围绕“塞北荷塘”开办农家乐、民宿的农户,腰包也鼓了起来。“荷花鸡”“荷花肘子”等以“荷”为主题的农家菜更成了骑行车队的最爱。“骑行车队几乎是隔两个星期就会来一次,到我们这必点这两道菜,吃过后都竖起大拇指,荷花味肘子让他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地方。”罗智聃说。
依托“荷”经济蓬勃发展的泡子沿村,仅2024年夏季旅游旺季,就吸引游客超1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近15万元。今年夏天,泡子沿村继续推陈出新,计划引入互动呐喊喷泉和哪吒等IP元素,为传统赏荷体验注入新鲜趣味。(关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岳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