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寒地龙菜” 补南菜空档
发稿时间:2025-08-23 10:45:00 来源: 农民日报
初秋,依旧烈日炎炎,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红旗满族乡润农蔬菜育苗基地专业合作社内人声鼎沸。从哈尔滨、大庆等周边地区过来拉菜的车进进出出,装货的工人一刻不停地将一箱箱刚从地里采摘的茄子、辣椒等蔬菜装上车。
“这些菜从我这儿装上车,明天就能摆上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超市货架。”该合作社负责人徐航看着装满蔬菜的货车自豪地说。
“北菜”为何要“南销”?因为现在南方夏季蔬菜由于气候原因正处于“低产期”和换季“空档期”,尤其是7月至9月最为明显,而此时“北菜”正是“高产期”。
如何抓住南方夏季蔬菜供应的“空档期”“低产期”机遇,做大蔬菜产业?北林区走出了一条做优做活“寒地龙菜”产业,打造“北菜南销”基地的新路径。
“西长发的瓜、永安的菜,红旗的西瓜遍地卖。”说起种植蔬菜,北林区历史悠久。
今年4月,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25年黑龙江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做强高产高效油豆角、番茄、辣椒、茄子等优质夏季蔬菜“北菜南销”基地。
如何将寒地黑土的先天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推动特色蔬菜产业做大做强,这是一个问题。时下,正是黄豆角采摘期。在北林区新华乡六排村黄豆角科技示范园区内,洁燕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隋艳涛正在指挥村民采摘黄豆角。
“这个黄豆角示范区共有600亩,年产黄豆角700吨,年产值500多万元,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销售模式,产品远销到辽宁省和吉林省的多个市县区。”隋艳涛说。
规模化连片的菜田、专业化的生产体系已成为北林区蔬菜种植的主流。而这一蜕变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始终秉持“适地适种”原则,重点培育油豆角、辣椒、马铃薯、西红柿、大葱、甘蓝等优势作物。
为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北林区突出区域特色,狠抓品牌建设,把具有特色的黄豆角作为骨干品种,实行专业化种植,重点培养专业化村屯,打造优势品牌。全区蔬菜产品无公害认证实现了全覆盖,注册“黑土地”牌辣椒、“众诺丰”牌黄豆角、“佳昱丰”牌马铃薯等蔬菜品牌12个。围绕辣椒、豆角、鲜食玉米等优势品种,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如今,这些蔬菜已经成为北林区的“金字招牌”。
同时,政府通过资金投入、服务保障、政策扶持等一系列“组合拳”,壮大合作社力量。在实施过程中,重点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黑土地保护、测土配方施肥等有效手段提升地力,让低洼地块成为能种、可种的优质蔬菜种植“良田”。
润农蔬菜育苗基地专业合作社、华召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0余家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规模种植面积达10万亩。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销售模式,构建起现采现摘、即发即走的产业基地,有力推动北林区蔬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做优产业,让北林蔬菜不仅走进广州、上海等南方城市的菜市场,更打开了韩国、日本、俄罗斯等海外市场。2025年,全区瓜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总产量已达24万吨,优质农产品正持续赢得市场青睐。”北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亚静介绍。
红旗满族乡润农蔬菜育苗基地专业合作社的大棚与田间,烈日当空,工人们正忙着给辣椒秧装支架、拉绳子。“这绳子用处大,既能防辣椒倒伏,摘起来方便,还能减少损耗。”一位工人擦着汗说。徐航蹲在田埂边,指着整齐的垄沟介绍:“我们摸索出大垄双行的种植法,这些年来,辣椒的产量和品质都稳中有升。”
谈及“北菜南销”,徐航眼里透着干劲:“这是我们的重头戏。不光卖自己种的辣椒、大葱、甘蓝,还收周边的新鲜菜,大家抱团闯市场,既保证了质量,又把牌子打响了,南方的渠道越拓越宽。”如今,该合作社通过订单配种、技术指导加回收的模式,带动了周边100多户种植户,辐射到北林区内多个乡镇,以及兰西、肇东等周边县市区。
保鲜冷藏库的“速冻保藏”技术,同样是“北菜南销”不可或缺的一环。东福镇腰房村的亿达反季蔬菜专业合作社,建有3200平方米恒温贮藏室与冷库,可保鲜、速冻蔬菜100余吨,收购菜农优质蔬菜,远销上海、北京等地。新华乡保丰农作物专业种植合作社的黄豆角生产流水线,从掐尖、清洗到蒸煮、速冻,全程零添加,确保产品绿色有机。该合作社理事长蔡丽平说:“每年七八月,农民将豆角送来加工速冻,产品销往多地,供不应求。”目前,北林区现有冷链物流企业22家,冷库面积约17万平方米,低温冷藏及冷冻能力近25万吨,为“北菜南运”筑牢坚实根基。
“现在是采收旺季,一天能收上万斤!”太平川镇华召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华召一边帮着卸车一边说:“咱这黑土地冬天有雪水浸润,夏天昼夜温差大,一年只种一茬,豆角自带清甜。收上来的豆角4小时内就完成掐尖、清洗、蒸煮、速冻,全程锁鲜,冬天吃着也跟刚摘的一样。”合作社年产3000吨速冻豆角,发往北京、重庆等地,300多家农户受益。
清晨的北林区庆达农产品批发大市场热闹非凡,各地蔬菜批发商汇聚于此,采购新鲜的蔬菜,随后满载蔬菜的货车驶上高速,奔赴全国。近年来,冷库技术与冷链物流的迅猛发展,为“北菜南销”的蔬菜品质保驾护航。北林区乘势而上,加大物流服务业发展力度,建设冷库开展应季速冻加工、反季销售,逐渐成为“北菜南销”的重要中转枢纽。
今年,以北林区为核心载体创建的绥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这不仅是城市的荣耀名片,更为“北菜南销”注入强大动力。北林区物流办主任王彦辉介绍:“我们结合实际编制《北林区物流业发展规划》,推动物流业蓬勃发展。目前,北林区物流企业达49家、快递企业54家、运输企业391家,催生众多域外连锁超市、门店,让北林蔬菜在京津冀、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站稳脚跟。”营口港绥化陆港作为滨北最大的内陆港,年设计货物吞吐量100万吨,铁路专用线与先进管理系统一应俱全,大幅缩短货物运输时间,为客户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
黑土地的馈赠仍在延续,北林蔬菜的南下之路正越走越宽。寒地黑土的滋养,政企农的同心协作,让好食材走上万家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