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琉璃庙镇机关党员干部在琉璃庙村进行集中清淤、垃圾捡拾等环境清理工作。
2025年7月26日晚,北京市怀柔区遭遇强降雨,其中,琉璃庙镇25个行政村道路、电力、通讯全部中断。7月27日起,全镇受灾群众被分批转移至怀柔城区内的临时安置点。8月5日起,随着本轮强降雨基本结束,各村转移安置群众陆续返村,截至8月12日,25个行政村共2669名村民已安全返家。村民回家后,各村灾后重建工作进度如何,基层党组织在此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日前,记者走进琉璃庙镇进行探访。
建好民情调度“中转站”
“施工队中午需要再拿5份饭是吧?我马上就办。”“你家客厅漏水我知道,已经给你找工人了,马上到啊。”8月29日,琉璃庙村村委会副主任郭福利的手机铃声响个不停,打来电话的有村民,也有来村里清淤消杀的救援队员和维修工人、保险公司负责人等。“眼下这个特殊阶段,甭管什么事,只要是和村里有关,大家第一个找到的肯定是村干部。”郭福利说。
8月11日起,琉璃庙村因受灾转移安置的村民陆续返村,目前已有100多人返回村里。村民回村后,既要协调解决村民生活保障方面的需求,又要对接各方救援力量、相关单位和企业等,协调好各项重建工作。连日来,村“两委”干部每日轮流在村委会办公室值守,记录下各方诉求和问题后,再进行跟进和解决。
“需要增加人手帮助解决房前屋后的环境局部清淤”“通往东沟地、北店房后地的路被泥石流冲毁,需要尽快修路”……村“两委”成员、妇女主任高建英的本子里,记载着一条条待办事项。“这些事项里,我们能办的就办,不能办的就反馈给有关部门,村干部也相当于一个‘中转站’,把不同问题分流,一点点去解决。”高建英说。截至目前,全村90余处受损房屋的入户清淤工作已完成,村里的水电已基本恢复,道路、胡同的清淤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中。
在前安岭村,清淤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曾经被泥沙覆盖的沥青路面已经显露出来。午后,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在村道上散步,有的则在树下乘凉。
“目前,前安岭村准备开始路面精细化清洁,需要调度水车到村里,清扫地面的浮土和浮泥。”8月26日,琉璃庙镇召开灾后重建工作推进会,镇机关干部、前安岭村包村干部马泽茜在会上提出要求。“前安岭村常住人口共183人,其中老年人居多。在重建工作中,村里的劳动力、机械设备等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与村‘两委’商议后,我们会把重建过程中类似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镇政府反馈,再由镇政府调配相关资源到村,保障重建工作‘不掉链子’。”马泽茜告诉记者。
琉璃庙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灾后重建期间,镇党委100余名机关干部下沉到25个受灾行政村开展包村工作,与村民同吃同住,协助各村推进重建工作,并及时记录、反馈各项困难与问题。同时,全镇定期组织召开灾后重建工作推进会,镇二级班子成员、25个行政村包村干部参会,及时汇报、掌握各村重建进展,全力保障受灾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按下恢复重建“加速键”
8月29日中午11时许,西湾子村党支部书记刘立金正在村道上边走边察看村内清淤进度。一个年轻小伙子迎面走来,热情招呼着:“刘书记,我们的盒饭到了,来尝尝不?”刘立金拍了拍小伙的肩膀向记者介绍:“这是从怀柔区北房镇赶来支援的费宇珩,这两天负责帮咱们村进行清淤、垃圾分类等各项重建工作,帮了不少忙。”
近日,为加快琉璃庙镇等受灾严重地区的重建进度,怀柔区委组织部通过“一镇帮一村”等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受灾村镇开展灾后重建。目前,北房镇、杨宋镇、雁栖镇等7个平原镇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项工作组,分别对接琉璃庙镇7个受灾较重的行政村,协助开展清淤保障、环境整治、群众安抚等工作。在此部署下,北房镇政府成立了由镇党委委员带队,行政大厅、集体林场和物业公司负责人组成的援助工作组支援西湾子村。工作组还建立了临时党支部,“00”后的费宇珩成了临时党支部最年轻的一分子。
“接到通知后,我们就预先来村里踩点,察看受灾情况。当时村里的主路上都是淤泥,必须得穿雨鞋才能走,而且道路两旁的冲积淤泥比较多,里面还混着不少垃圾。”费宇珩回忆。
根据西湾子村的受灾情况,工作组临时党支部制定了恢复重建工作的相关方案,并组织民兵、林场职工、物业工人等支援力量400余人次,帮助村里平整河滩场地2000余平方米,分拣淤泥、固体垃圾3000余吨,平整道路约2公里。“现在,村里的路宽了,通车没问题。我们利用河滩场地进行垃圾分类,其中固体垃圾由环卫车拉走处理,剩下的淤泥可以变废为宝用作肥料,帮助村里覆土造田。”费宇珩说。
在老公营村,前来支援的雁栖镇120余名党员群众也正在同步开展河道和街巷清淤工作。“家门口的淤泥太厚,我自己根本铲不动。队员们从早上干到晌午,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村民王晓明说。据了解,该工作组采取“机械+人力”模式,单日可完成300余米河道清淤、230余立方米垃圾清运,并加固防护设施20延米,让老公营村重现整洁。
据怀柔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8月19日至25日,全区7个平原镇已经累计派出1322人次、366车次,清理垃圾25120余吨,疏通河道3820余米,清扫巷路139条,助力各村灾后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提振村民重建家园信心
“靳主任,外边又飘毛毛雨了,我一个人在家心慌。”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孙胡沟村“两委”成员、妇女主任靳秀媛收到了村里一位独居老人的消息。“不用怕,您现在上村委会来,我们这里有床、有被褥,晚上还有村干部值班。”靳秀媛立刻回复。
孙胡沟村是本次琉璃庙镇受灾最严重的村之一。7月26日晚,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春燕和丈夫蔡永章在转移群众过程中被洪水冲走,不幸牺牲。“前些天,我做什么都想起她,忍不住地掉眼泪。现在情绪慢慢平复下来了,毕竟这么多事摆在眼前,全村群众都指望尽快恢复家园,咱得把这个头带好。”靳秀媛说。
8月10日起,孙胡沟村因受灾转移安置的村民开始陆续返村。眼下,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任务不仅是重建家园,还要帮村民们重建信心,让大家“稳”下来。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桂起告诉记者,目前,全村各项重建工作都在有序推进,户内的清淤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村民用水用电的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同时,为做好洪涝、地质灾害风险应对,村“两委”经讨论后将全村划分为6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置1个临时安置点,由各片区党员、村民代表分别担任负责人。一旦接到暴雨、地质灾害红色预警,村“两委”会立刻在安置转移工作群里通知各片区负责人,做好应转尽转工作。“7月26日的强降雨过后,又下了几场大雨,我们按照应急预案,每次都确保在下雨前及时把村民们转移完毕。有了这几次的经验,能感觉到大家的心情慢慢平复了一些,担忧和恐惧的情绪被冲淡了不少。”孙桂起说。
8月14日,中共北京市委决定追授在防汛救灾中不幸牺牲的尹春燕、蔡永章同志“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8月15日,孙桂起在村里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宣读了该决定。
“虽然尹书记不在了,但是我们没有乱了阵脚,也没有因为难受而撂挑子。大家都同甘共苦,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互相温暖。”村党支部委员孙桂申向记者讲述了最近党员群众互帮互助的点滴:69岁的老书记孙桂祥主动把自家设为临时安置点,为了能让更多村民住进来,他把家里二楼也腾了出来,还添置了家具;面对部分村民家中不便做饭的难题,群众们自发在村委会大院里支起大锅、点上柴火、拿出自家的食材,做起了大锅饭。“我们管这叫敛巧饭,这个习俗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哩,本来每年正月十六才吃,没想到现在也吃上了。”孙桂申说。村委会大院里,热腾腾的饭菜温暖着人心,也让全村在灾难面前更加团结,携手并进重建美好家园。(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