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徜徉在这个中国最北端的小村,感受着这里的温凉。
2024年,北极村整体接待游客2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人均收入5.8万元。北极镇下辖三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40万元,北极村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这些喜人数据离不开与漠河市委常委、北极镇党委书记文竹并肩奋战的人。
初见文竹,脑海中便不自觉地浮现出一株植物:体态纤细,弱不禁风。12年前,文竹放弃到南方知名企业就业的机会,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落户”祖国最北的小山村。在她的带领下,北极村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捧回全国文明村的“牌子”、把红色驿站打造成北极“红地标”、把景区党建联合体打造成最北边境线上“红堡垒”、把北极的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来到这里,我就立志做一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北极竹’,在苦寒之地绽放绚烂的青春之花!”文竹说。
扎根——
埋下“振兴火种”
“文闺女又来村里了。”每次文竹来到北极镇洛古河村,村民们远远地就迎上来。
2013年,大学毕业后的文竹,通过全省考试成为洛古河村大学生村官。她也是第一个留在这个偏远山村的大学生,村民至今仍叫她文闺女。
洛古河村距离漠河市区110公里,曾交通闭塞,没有班车。遇到大雪封山便与世隔绝。没有宿舍,她就在村委会支了一张小铁床;没有窗帘,她就用报纸糊住窗户;没有路灯、公厕又远,她午后就开始“节食”,两周瘦了10斤。“艰苦不可怕!干不好才可怕!”文竹说。
要发展,先要转变思想,她白天走家串户做调查,晚上办“村民夜校”“道德讲堂”,把政策法规掰碎揉细了讲给村民,参学率从原来不足50%增加到95%。看到村里旅游经营模式单一,她帮着村民成立游艇公司,手把手教他们线上接订单。为让乡亲们业余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儿有意义”,编排大秧歌、广场舞等文娱节目,让文明乡风润物无声。文竹用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点子”,把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潜移默化地“种”进了村民心坎上。久而久之,村委会逐渐热闹起来,群众从最初的半信半疑到现在的笑脸相迎,文竹也成了他们信任的文闺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洛古河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戍边为民模范村”。最好的融入是埋头苦干,最好的贴近是将心比心,来到村里她心中有了新的支撑和盼望:那就是带着村子好起来、带着村民富起来。
3年间,村庄越来越美,家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充实年华”。2016年,漠河有史以来年纪最小、学历最高、最受村民信任的大学生村官文竹,高票当选为北极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
实干——
打牢“振兴之基”
2017年,漠河市委加强边境党建工作,开展了“党建进景区”活动。文竹作为策划者、建设者和推介者,见证了北极红色驿站的五次升级扩建。驿站的服务功能也从最初的学习教育,拓展为国防教育和便民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驿站越来越有温度,累计接待流入党员登记4.6万余人,留言4万余条,开展微党课1335次。外来旅游、务工的党员找到了“北”、找到了“家”,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黑龙江在漠河段蜿蜒行经242公里,对于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边境就在身边,日夜守护,时时不忘。文竹说,这是坚守、是责任,更是骄傲。她推动首创的北极景区党建联合体,在“党政军警民”联防联管联控机制中发挥了聚合作用。
冬天,气温达到零下50摄氏度,刚刚冰封的黑龙江江面上朔风透骨,文竹每年总是带头与村民们一起铺设边防网,确保边境管控安全。极寒天气,共同巡边,江面雪深过膝,呵气成冰,没有一人退缩。
2023年2月,文竹顺利当选为漠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迎接她的是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挖掘漠河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响旅游品牌,是文竹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推动漠河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头等大事。
文竹结合航线开辟,不断推动与广东揭阳市、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等旅游城市沟通联络,重点打造了4条夏季旅游避暑精品路线,推出了3条自驾旅游精品路线,全面展示漠河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丰厚的人文魅力。
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村规民约、打造“积分超市”、开展“北极先锋之星”评选……一件件务实的举措,让边陲小镇走上了振兴路。
担当——
收获“振兴之果”
为了把北极村建设得更美,让更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2023年,文竹积极协调职能部门成立了北极村建设指挥部,聘请专业机构为全村量身定做了500多种3D建模和风貌设计,仅去年就有24户村民动工,今年第二批房屋改建已有180余户村民提交申请,“这么多年改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盘活村里的闲置资产是难题中的难题。当地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宣传推介,来自山东、广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创业者纷纷到北极村投资兴业,闲置10年的15栋、面积1.5万平方米的楼盘被盘活。北极金街、球幕影院等闲置资产实现盘活,形成了神鹿极光馆、俄品汇等新业态。集餐饮、住宿、酒吧等于一体的漠口历史文化园区和老县衙博物馆已进入内部装饰阶段,填补了“历史文化游”领域的空白。
借着“尔滨热”火爆“出圈”机遇,文竹带领全镇党员干部职工深挖旅游资源,策划推出冰上龙舟、马拉爬犁等民俗体验项目,举办房车营地露营节、农民文化周、元宵节等活动,引进舞厅、旅拍等新业态,打造精品旅游路线。试种植寒地玫瑰、开办养殖场、啤酒厂、冷饮厂,成立村投公司、实行跨村合作经营,打开了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运营新模式,一系列大胆创新举措带动500余人就业。“在这生活了一辈子,没想到这里天寒地冻还能种出玫瑰花来”“不敢想我们也能有自己的牌子”……在乡亲们惊讶之余,昔日的苦寒“冷极”变成了兴业“热土”。神州北极的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成为了乡亲们的“金山银山”,村民从前靠天吃饭,如今她带领村民依托“北”字端上了旅游“金饭碗”。
文竹扎根北极的这12年,从黑龙江源头洛古河村的大学生村官,一步步成长为带领漠河北极镇党员干部群众踏实向前、追求更好生活的“带头人”。她用青春和热情,默默耕耘,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管是在最北的漠河,还是在其他地方,文竹始终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乡村振兴紧紧连在一起,一直坚持努力,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最美好的模样。(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岳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