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霞光温柔地漫过村文化广场,几张板凳围成一圈,镇村干部与乡亲们促膝而坐,吃着西瓜聊着天……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七山乡苏家峡村的拉家常议事会上,村民钱运忠端起茶杯激动地说:“前段时间村东头那段过水路面被山洪冲毁后,拉运西瓜的车进出很不方便。如今大家当面说问题、想办法,不到一星期新路就修得妥妥的!”
一张小板凳,议的是民生冷暖;一场议事会,聚的是民心所向。近年来,永登县坚持以党建引领、群众主体、民事民议为核心,抓紧乡村治理最小单元,探索推行拉家常议事会,厘清“谁来议”,定准“议什么”,明确“怎么议”,聚焦“如何干”,逐渐让群众从“配角”变成“主角”、乡村治理从干部“独角戏”变成干群“大合唱”,打开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新局面。
厘清“谁来议”——
议事主体有界定
日前,在永登县武胜驿镇道顺村,拉家常议事会一开始,乡亲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今天能坐在这里直接反映问题,心里踏实多了。”养殖大户张学礼养了200多只羊,他最关心的是羊群的饲草运输和疫病防治工作。退休教师王玉良虽然年纪大了,但很关心乡村建设问题,“能参加议事会,说明村里还是重视我们老年人的声音。”
记者注意到,参加议事会的除了道顺村“两委”班子成员、乡镇驻村干部、党员村民外,还有合作社的负责人和产业大户。“议事会不设主席台,不用讲话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说着,好多事情就有眉目了。”道顺村党支部书记葛文喜说。
“以前咱一进会议室就紧张,好多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了,不知道该怎么说。现在好了,搬个小板凳,跟街坊邻居和镇村干部在熟悉的地方围坐成一圈,像拉家常一样,想说啥就说啥,心里亮堂多了。”中堡镇北坪台小区居民王永梅说。
零门槛、无距离、接地气的参与方式,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永登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永登县积极构建“1+4+N”多元参与议事体系,以村党组织为核心,联动村委会、监委会、红白理事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会一站”,引入法律顾问、辖区民警等专业力量,吸纳产业大户、返乡青年等“N”名群众代表,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的议事主体网络。同时,建立线上村民议事微信群,确保各类群体都能平等参与议事。2025年以来,共开展拉家常议事会3800余场,参与群众达12万人次,群众议事参与率从以前的不足30%提升至85%以上。
定准“议什么”——
议事议题有靶向
“今天,有两件事请大家讨论:一是灌溉用水分配方案,二是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请大家发表意见。另外,有其他问题或者好经验、好做法,大家都可以交流。”在大同镇郭家墩村的拉家常议事会上,乡镇驻村干部曹腾刚念完议事主题,村民马文焕就迫不及待地说:“用水分配是得好好议议,去年旱季为了抢水还闹过矛盾呢,咱们得议出个公平合理的办法,既保证灌溉需求,又避免矛盾纠纷。”他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在红城镇,独居老人张泉水给出门在外的儿子打电话说:“我在拉家常议事会上随口提了一句,下雨天路滑买菜不方便,当场就有党员志愿者主动提出帮忙代买……现在不是村里要求我们做什么,而是我们大家一起讨论决定做什么。”言语间满是欣慰与踏实。
为精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永登县坚持“群众提、‘两委’审、大家议”的原则,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化议题征集机制。线下通过村民议事点等平台和每月的“民情走访日”“一亲三心”等活动,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同时,该县采取线上会议、工作群等方式,实现了“指尖提议题”。议题征集汇总后,经过村民小组初筛、村“两委”复筛、党员村民代表会终筛的三级筛选机制,明确重点议题,按照轻重缓急逐一商讨,实现“小事村庄自办、大事协商联办、难事上报帮办”。
永登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以来,全县共收集各类议题1200余个,经过科学筛选后确定重点议题890余个,其中产业发展类议题占35%、民生实事类占42%、矛盾纠纷类占15%、乡风文明类占8%,议题的精准度和群众认可度均达到95%以上,真正实现了“群众盼什么,我们就议什么”的精准议事目标。
明确“怎么议”——
议事程序有章法
龙泉寺镇龙泉村积极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完善“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中心)户”的组织体系,深化拓展拉家常议事会。
“今天的议事会按照‘提出议题—充分讨论—形成意见—表决通过’的步骤进行,请大家依次发言,每人5分钟,最后我们进行民主表决。”在龙泉村的拉家常议事会上,听到村党总支书记魏芳道宣布了议事规则,村民代表王宗辉立刻表示认同:“有了这个议事规则,会议秩序好多了,再也不会出现抢着说吵吵闹闹的,最后啥也定不下来的情况。”他指着旁边负责议事会会议记录的乡镇驻村干部刘万昇说:“你看,现在还有专人做记录,咱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被记下来了。”
正在用平板电脑认真做记录的刘万昇抬起头来补充道:“我不仅记录发言要点,还要把大家提出的建议分类整理,会后上传到村社工作群里,让没有到场的村民也能查看和补充,确保大家的意见都能被准确记录和采纳。”经过充分讨论,关于划片包抓环境卫生整治的决定,最终以举手的方式进行表决,龙泉村超过90%的参会人员表示赞成。
居住相邻,规模适中,利益相连,便于参与。永登县以村民小组、院坝为基本单元,依托农户院落、文化广场、休闲凉亭等阵地,发挥村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的带头作用,打造860余个便捷议事点。按照“广泛提、现场议、分级办、全程督、公开评”的步骤,永登县构建了“流程标准化、过程透明化、记录规范化”的议事程序体系,使拉家常议事会成为规范有序、富有成效的民主实践平台。
在柳树镇营儿村的凉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议事会正在进行。当天,镇领导班子成员到该村实地调研“满城渔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时,恰逢村民们纳凉闲聊,便与村干部一起欣然加入其中。
“各位乡亲,今天咱们不开会,就用拉家常的方式聊聊示范带建设的事儿。”镇长张永德开门见山,“我负责记录,大家畅所欲言,但咱们还是要讲个先后顺序,一个一个地说。”村民们踊跃发言,既有对地头耕作的深情回忆,也有对满城渔庄的创新建议。整个过程既保持轻松氛围,又遵循议事规则,最终收集到12条宝贵建议。
这场不经意间的拉家常议事会,不仅收集了民智民意,还增进了干群感情,也让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民主温度,成为永登县拉家常议事会最生动的实践缩影。
聚焦“如何干”——
议决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拉家常议事会有没有实效,关键看所议之事能不能落地。永登县明确,政策咨询、小事小情类问题必须当场答复,道路修缮等民生实事要明确责任人和时限,复杂事项则要在7天内给出解决方案。每月5日,各村贴出拉家常议事会议定事项进度表,对暂时无法解决的事项,会附上办理措施和进度。
“群众都看着呢,每解决一个问题,心里就对我们多一份信任。各乡镇每年底要召开工作总结会议,对村‘两委’干部拉家常议事会议定事项办理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形成‘干得好有奖励、干不好有压力’的鲜明导向。”七山乡党委书记张宁说,拉家常议事会的价值,就在于让承诺“看得见、摸得着”。
为实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效”的目标,永登县建立议定事项全流程闭环落实督办机制,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由村干部现场答复;对村级无法解决的难题,由包村干部带回去上达乡镇党委,乡镇专班协调资源、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限,快速破题,及时公示,接受监督。同时,该县将每月最后一天定为“回访日”,通过电话随访、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已办结事项进行满意度调查。2025年以来,永登县拉家常议事会的议定事项办结率达96.3%,群众满意度达98.7%。(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见习记者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