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镇双顶子村黏玉米真空包装加工厂,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100余名工人们正在有序工作,清洗、蒸煮、冷却、包装,一袋袋封装完好的真空黏玉米整齐码放,即将发往各地市场。这热闹的生产场景是新站镇党委实施村村联合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更是蛟河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缩影。
过去,由于村级集体调配资源有限,靠着单打独斗,蛟河市村级传统特色产业迈向深加工一直举步维艰。去年以来,蛟河市为了打破困局,启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效三年行动,市委书记带头深入182个村屯调研、交流,从市级层面统筹规划、明确路径;立足解决有人研究、有钱干事等问题,建立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包发展工作机制,重点围绕村村联合模式,整合土地、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资源,采取跨村联建、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等方式,对资源少、区位条件差,靠自身力量难以持续发展的村,采取“产业强村+薄弱村”合作发展模式,由产业强村“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联建薄弱村,产业强村提供政策、项目、技术等,鼓励村与村之间资源互补,共谋发展。通过抱团取暖,有效破解单个村庄资源分散、资金短缺、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形成1+1>2的效果。
目前,全市村村联合项目数量已发展到38个,覆盖带动104个村级集体参与,全市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4420.15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283万余元。(通讯员 冯书珩 王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