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锅碗瓢盆都敲起来!让大家看到才存的热情!”
9月8日至21日,2025年澄迈和美乡村排球联赛暨全国和美乡村排球测试赛(以下简称“村排”)在海南省澄迈县大丰镇才存村火热举行。
村民们自发组建啦啦队,端出自家锃亮的灶台厨具,为来自全国26支球队的325名村排球员擂鼓造势,共同见证他们在“家门口”的乡村排球场上摘金夺银、以球会友。
海南澄迈队与广东台山队夺冠之战。受访者供图
百年乡村排球
创新“打开方式”
每晚7点,当球场灯光亮起,场外小摊升腾起袅袅烟火,忙完了一天农活的村民们携家带口涌入球场,不大的才存村因为“村排”被围得水泄不通。
澄迈“村排”有几种“打开方式”?
不同于传统排球比赛的六人制,“九人制”排球是“村排”的独特创造。
“九人制排球的规则相比六人制排球要简单很多。由于场上人员较多,每场比赛的参与者更多,对每个人的技术要求就会更低一些。”本次比赛副裁判长莫骏解释道,“九人制排球能够成为海南排球的主流,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海南排球的群众参与性。”
“村排”还可能很“费”板凳。两军对垒,球员们以板凳为“球拍”,灵活完成发球、扣球、拦网等动作,场面新奇又快乐。
“板凳排球同样需要技巧和爆发力,基本功扎实、速度快、眼力准,才能在比赛中占据优势。有时候椰子、矿泉水瓶也会被我们用来当球打,主打一个快乐放松。”澄迈队队员唐望峰笑着说。
球场外直播大屏还能实时转播球场赛况,给不少村民提供了看球新选择。
83岁的王远美从20多公里外的瑞溪镇加巨坡村赶来,没挤进球场的他也并未灰心,转头在大屏前看得津津有味。“我年轻时是排球队的主攻手,现在年轻人打得更好了!”王远美边说边比画,雪白的发丝随动作扬起。
莫骏介绍:“排球运动在海南的开展已有上百年历史,民国初期就有华侨将排球带到海南。由于排球运动开展门槛不高,村民们只需要在泥土地上插两根竹竿或木柱,中间拉一根线,甚至有时候连线都不用拉,这样就可以打排球。在海南的许多地方,椰林下、戏台旁、海滩边,几乎‘村村有球场’。”
“当地人虽说身材普遍不高,但是爆发力强、灵活,所以海南人身体条件其实是适合打排球的。随着民间氛围逐渐形成,打排球最终成为海南的一种传统文体活动,延续至今。”莫骏说。
强队劲旅集结
各显“看家本领”
内蒙古的草原劲风、广东的侨乡底蕴、湖南的乡土热情……短短半个月,来自五湖四海的乡村球队汇聚才存村,用汗水书写着各自的排球故事。
他们中,广东台山市“侨VA”队的登场自带“光环”。“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台山视察时就赞誉过‘全国排球半台山’。”台山队领队陈华的很是自豪,这次他所带领的球员主要来自台山市四九镇、海宴镇,球员职业也五花八门,有请假返乡的职场人、镇里的国际贸易从业者,还有村里的养鹅大户,大伙儿纷纷穿上球衣,共同为捍卫台山“排球之乡”的荣誉而战。
来自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草原村排”同样大有来头。球队成员无一不是农牧民,他们体型强健、皮肤黝黑,迎面走来时自带气场。领队刘飞用“123”这个数字给记者形容家乡浓厚的排球氛围。“‘123’指的是去年10月份在鄂托克前旗举办的全民健身排球挑战赛上,参赛队伍一共有123支,队伍分别来自各个村和社区,几乎每个村都能产生一支排球队,那场比赛前后一共举办了4个月。”
谈及参赛感受,刘飞坦言,海南排球和“草原村排”的共同点在于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运动,村民在强身健体的同时,精神面貌也在发生变化。“以前天黑就把羊圈到羊圈里,三五成群就去喝酒打牌,现在天一黑去球场,在排球场里聊的也都是地里要上多少肥、养的牛要去哪里卖这些问题。”
再将视线挪回球场,一整排亮着的手机屏幕和口若悬河的主播,构成了另一道独特风景,其中多位主播来自湖南常德市武陵区东江街道。“八进四”比赛还未开始,主播张景琪的直播间里已经聚集了上千位同时在线的网友。“截至今年7月底,东江已经举办过三届乡村排球邀请赛了。每场比赛村民都是闻‘排’而动,把赛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我们的奖品也很随机,一筐土鸡蛋,几把新鲜蔬菜,大家就图个开心。”张景琪说。
在场外大集上,村民正在选购心仪饮品。受访者供图
消费留在村里
激活乡村动能
“9月8日开幕式那天,有1万多人进入才存村,说是村里几百年来最热闹的一天也不为过。”大丰镇镇长陈荣宝难掩兴奋。
海量客流让周边村民捕捉到商机,接二连三地在赛场周边做起了小生意。比如村民徐建美之前在海口打工,连日来靠着售卖新鲜水果和手打柠檬茶,平均每晚有四五百元收入。
才存共享农庄最近也延长了营业时间,农庄里一杯杯由虹吸壶制作的本地咖啡香气四溢,边喝咖啡边看球也成为“村排”场上的新风尚。
共享农庄的负责人徐取俊、徐取凡兄弟,既是赛事赞助商,也是返乡创业的代表。2012年,海南大学毕业的徐取俊回到家乡,建立起大丰镇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徐取凡也“反向”回乡,与徐取俊以及其他15位团队成员一起反哺家乡。
品鉴咖啡之余,琳琅满目的乡村好物也在球场周边的椰乡市集、村咖生活节、村排护照集章赢好礼等主题活动上展出,让本地特色好物走进大众视野。在展示椰乡文化的同时,也让消费实实在在地留在村里。
碧海蓝天、椰韵风情。迄今为止,这场持续半个月之久的“村排”已落下帷幕,但比赛成功举办后的余韵仍在澄迈回荡。
“有群众基础我们就成功一半了。”陈荣宝表示,“目前村里正在建一处能容纳5000余人观赛需求的大型排球场,未来能承接更大规模的赛事。”
村民们对新球场的期待溢于言表。“上午还有人主动来问我,大概什么时候能修建好,他能参与到里面做点什么事情,可以卖些什么东西,这是最令我欣喜的事情。”徐取凡说,“一场球赛,让村民真正在家门口看到收益,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大家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好。”(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