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有了“咖啡香”,北宅“四季火”

发稿时间:2025-09-28 10:13:00 来源: 农民日报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观崂村的“云上涧山宿咖语”露台上,来自城阳区的赵先生捧着一杯拿铁,目光掠过四周的青山,深吸一口混着咖啡香的清新空气:“比景区清净,比城市舒服,这趟乡村游值了。”如今在北宅,这样能赏山景、品咖啡的“村咖”已超百家。“村咖”这一全新业态,正在打破传统农业局限,巧妙串联起生态、农业与文化资源。

  “一到假期,客房就供不应求。”观崂村“云上涧山宿咖语”主理人王俭龙翻着预订记录,笑意藏不住。这个“村咖+民宿”综合体,楼下飘着咖啡香,楼上是温馨的客房,窗外就是连片的果林,自去年开业至今,已接待游客1.1万人次。

  王俭龙的创业路,正是北宅“村咖”新业态破局的缩影。2011年退役回村后,他看着漫山樱桃犯了愁——樱桃季只有20天,游客摘完果子就走,留不住人,村里的好山好水也没能转化成持续收益。“城里人来北宅,图的就是这口‘新鲜空气’,为啥不把‘看风景’‘喝咖啡’‘住下来’结合起来?”抱着这个想法,王俭龙把村里的农房改造成综合体:一楼咖啡师现冲的美式、拿铁,用的是崂山山泉水;二楼客房茶几上,铺着村民手工缝制的樱桃图案桌布;后山开辟的采摘园,游客喝完咖啡就能拎着篮子体验采摘。

  “以前樱桃是‘一季红’,撑不起全年的产业;现在咖啡香让北宅‘四季火’。”北宅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鞠欣桐坦言,北宅最大的本钱就是“好山好水”,而“村咖”这个新业态,恰恰把这份生态优势变成了农文旅融合的“启动资金”,让传统山区从“靠天吃饭”转向“多元增收”。

  我乐村“山礼·山予山食”的小院里,主理人阿金正给游客端上刚出锅的简餐。这个来自湖北恩施的姑娘,七年前来北宅游玩时被山谷里的风光打动,租下一座百年石头房,开起了“山礼cafe”。“开业时我就想,不能把‘村咖’做成城市咖啡馆的‘复制粘贴’,得有北宅的味儿。”她说。

  如今,阿金在我乐村开了两家“山礼”品牌店,去年樱桃花节期间,客流量比前年翻了一番。更意外的是,她和村民成了一家人:村里阿姨会送来自家种的蔬菜,她则教年轻人做咖啡;她在老院子办咖啡品鉴会,村民起初只是围观,慢慢也爱上了“这股子洋气味儿”。“不是我们改变了乡村,是乡村接纳了我们。”阿金说,这种“双向融入”,让“村咖”不只是卖咖啡的地方,更成了城乡交流的纽带。

  北宅的“村咖”,从来都离不开“土洋融合”的底色。时留咖啡工厂的透明车间里,游客能看到烘焙过程;“云上涧”的货架上,樱桃果酱和手冲咖啡粉摆在一起卖;百圣山咖啡工厂用崂山绿茶、红茶调咖啡,成了游客必点的“爆款”。这些创新不是凭空想的,而是扎在乡村土壤里——用村民的老物件装饰空间,把本地食材融入菜单,让樱桃采摘、山间漫步这些乡村生活场景,都变成“村咖”的“附加价值”。

  2023年9月,北宅发布了全省首个街道级乡村咖啡地图,“爱上北宅慢悠游”小程序里,每家“村咖”的位置、推荐饮品、周边景点一目了然。“游客按图找店,顺带逛了村子、买了特产,这就是‘串珠成链’的效果。”鞠欣桐说,从“卖风景”到“卖体验”,“村咖”把乡村的“烟火气”变成了留住游客的“向心力”。

  “这杯咖啡的酸质柔和,甜感突出,喝得到北九水的清冽。”2025“啡享北宅”咖啡烘焙赛的评审台上,世界咖啡烘焙大赛世界殿军宋春丹放下杯测勺,给出了高分。这场赛事吸引了近千名选手参赛,30余名顶尖咖啡师齐聚北宅,社交平台上的话题量超20万。

  北宅的布局远不止于此——以赛事为引擎,带动“村咖”全产业链升级。今年5月,“北宅村咖产业联合体”正式成立,百余家“村咖”抱团发展:统一咖啡豆采购标准,避免恶性竞争;共享烘焙技术,提升咖啡品质;联合推广品牌,让“北宅村咖”形成合力。街道还主动协调村(社区)改善周边环境,帮新店做宣传,把咖啡赛事、樱桃节庆、“村咖”消费串成一条线。

  数据最能说明变化:2021年,北宅只有几十家“村咖”;如今,这个数字突破百余家。过去,北宅的旅游靠樱桃节单一支撑;现在,樱桃花节、咖啡赛事、采摘体验多点发力。以前游客来北宅是“一日游”;现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已成常态。三年时间,北宅完成了从“农业街道”到“文旅高地”的转身。(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