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开渔节带火乡村游

发稿时间:2025-10-09 10:41:00 来源: 农民日报

  “开湖喽!”近日,河北省衡水市衡水湖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开湖捕捞季,锣鼓喧天,渔民们齐声呼应,扬帆驾船驶离码头,引得芦苇荡中白鹭振翅高飞,为丰收盛典增添灵动气息。

  滨湖新区王家宜子村渔民李鹏飞站在船头,渔网里是满满的渔获。“你看这品相。”李鹏飞捞起一条肥美的白鲢高兴地说,“今年整个捕捞季应该能挣三四万元。”

  正午时分,沿湖搭设的百米长桌宴正式开席。刚捕捞上岸的鲤鱼、鲫鱼、鲢鳙带着湖水的微凉,经清蒸、红烧、熬汤等工艺烹制后,香气扑鼻。“饭店早接了十几桌的‘开湖鱼宴’订单,就等今天吃个‘仪式感’。”衡水湖“全鱼宴”经营者李秀巧说。长桌旁,秧歌队表演热闹上演,身着彩衣的村民踩着鼓点起舞,火红绸带随节奏翻飞;文创市集内,新鲜芦苇编织的工艺品、刚采摘的莲蓬与荷叶深受游客青睐,大家边逛边购,将湿地特产收入囊中。

  衡水湖畔的“南田居”民宿内暖意融融。民宿经营者黄祎航端着清蒸湖鱼走来,热情招呼游客:“您尝尝这湖鱼,今早刚从湖里捕捞的,鲜味十足!”

  “以前守着湖水愁生计,如今开民宿、售特产,日子过得愈发红火!”黄祎航的话语道出了湖区群众的心声。如今的衡水湖,已从单纯的生态地标,转型为带动周边村庄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近年来,随着观鸟节、开渔节、马拉松赛、研学游等文旅活动的持续开展,景区知名度显著提升,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到访,湖区周边村民也逐步吃上“旅游饭”。

  衡水湖的蝶变,源于生态底色的持续夯实与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

  依托生态与文化双重优势,当地以全域旅游理念构建起“民宿集群+文创市集+非遗工坊+研学基地”多元业态体系。文创市集上,手艺人以本地芦苇为原料编织篮筐、动物摆件,吸引孩子们驻足选购;非遗工坊内,老师傅手把手传授衡水内画技艺,游客手握玻璃笔在瓶坯上勾勒湖光山色,尽显专注;孙敬学堂研学基地中,身着传统汉服的学生们跟随老师诵读经典,一旁亲子家庭认真聆听,坦言“这类研学活动能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同时,景区打造了贯穿四季的特色活动矩阵,形成了“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爆点”的文旅发展格局。春季樱花岛,粉白樱花绽放;夏季露营地,傍晚串灯亮起,游客围篝火欢歌,湖面倒映星空,晚风送来荷香;秋季菊花展,各色菊花沿湖铺展,游客赏花拍照、写生创作;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的开渔文化嘉年华,更以湖鲜长桌宴、秧歌表演、实景演出等丰富内容,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湿地风情与文化底蕴。

  近年来,衡水市还以体育赛事为载体,全面推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提质,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落地。每逢衡水湖马拉松赛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马拉松选手身着各色运动服沿环湖赛道奔跑,湖畔又会热闹一番。

  如今,衡水湖的晨光渔船、开渔节上的丰收欢歌、民宿庭院的温馨互动、研学基地的朗朗书声、马拉松赛道上的活力身影,共同勾勒出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画面,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付雅)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