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前油李村打赢生态“翻身仗”

发稿时间:2025-10-12 09:36:00 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10月3日,记者走进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前油李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村民小楼。大街小巷中,牛羊肉加工商户忙碌不停,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处处涌动着产业红火的气息。

  作为远近闻名的“牛羊肉加工专业村”,前油李村的特色产业已深耕数十年。村民们依托牛羊养殖基础,逐步聚焦牛羊肉屠宰加工,尤其在牛副产品加工领域形成了显著的规模优势,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产品远销上海、重庆等地,在全国及省内的牛副产品市场占据了重要一席,成为一张极具辨识度的特色产业名片。

  然而,这份“产业荣光”的背后,是前油李村近30年来因污水问题带来的困扰。过去由于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生产废水直排村内坑塘,“晴天污水满街流,雨天积水汇成渠”成为常态,不仅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更制约了产业发展。

  面对这一历史难题,召陵区政府果断行动,将污水治理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紧密结合,以“彻底解决污染、重塑产业生态”为目标,全面打响了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2023年,召陵区组建专业团队实地勘察,凭借精准的调研数据与科学的治理方案,成功推动国家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落地前油李村。2024年2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经过5个月施工,全村铺设新型排水管网4500余米,建成日处理能力300吨的污水处理站。监测数据显示,处理后水体各项指标完全符合省级排放标准。

  为构建“治污+节水”长效机制,召陵区水利局依据生产经营性地下水使用管理规定,为村内54家牛副产品加工户全部安装智能水表,并逐一办理取水许可证,从源头控制用水量。

  今年年初,前油李村“两委”进一步深化治理成果,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成立清真食品行业协会,动员全村加工户加入,同时探索建立“按用电量或加工产量分摊管网维护及污水处理费用”的机制,推动产业治理从“政府主导”向“政企协同”转变,为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如今的前油李村,彻底告别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旧貌,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民幸福感、满意度高达95%以上。良好的生态效益正转化为发展动能——此前因污染外迁的加工户全部回流,牛副产品产量与产值大幅提升,传统加工产业重新焕发活力,朝着规模化、规范化、高品质方向加速迈进,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生态翅膀”。(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仵树大 通讯员 王振奎)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