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一锅粥”变“一本账” 村集体闯出共富路
——“十四五”期间农村集体资产取得重大制度和实践成果

发稿时间:2025-10-13 10:58:00 来源: 农民日报

  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永乐村,村民只需登录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网站,即可参与涉及乡村资源九类标的的挂牌、招标与拍卖全过程;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康林村,村民通过手机软件便能便捷查阅村集体林地的具体位置、承包人信息及承包期限等内容。

  曾经信息不透明、操作不规范的村级资产管理,如今实现了全程线上公开、依法依规交易;曾经村民想查不能查、想看看不到的集体资源,如今只需轻点屏幕便能一目了然。这一深刻变化,正是得益于“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力推进与深入实施。

  “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推动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集中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监管制度日益健全,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过去村里欠了200多万元外债,集体的钱花到哪儿,从来没人给过我们交代。”山东省济宁市漕河镇管口新村村民管邦留回忆道。而今,村庄已实现蝶变:村集体家底突破1亿元,昔日因不合理合同被低价承包的养鸡场,被收回后升级为现代化有机肥料中心,曾经的“负债村”摇身变为集体与村民共赢的“幸福村”。

  改变,从摸清“家底”开始。管口新村明确了“党员带头、逐户走访、依法收回、重新发包”的工作思路,系统整治村集体“三资”私自占用、低价承包、无偿使用及承包合同不规范、承包费长期拖欠等突出问题,确保村级资产资源“颗粒归仓”。村民们都说:“现在每笔账都晒在阳光下,我们觉得很安心、很踏实。”

  管口新村的蜕变,是全国农村“三资”监管成效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开展多轮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特别是2024年以来,全国多地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追回一批集体资金,查清一批遗漏资产,纠治一批“蝇贪蚁腐”,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迈入规范、透明、有序轨道。

  “一锅粥”变成“一本账”,农村集体经济迎来发展新机遇。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农业生产等多元化发展路径,不断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在江西省上饶市沙田镇港口村,一片昔日无人问津的滩涂地,在“清家底”行动中被重新盘活。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滨湖露营地,这里迅速成为爆款旅游目的地,单日最高游客量近万人次,带动周边5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出嫁妇女能否参与集体收益分配?进城农民是否保留成员身份?这些曾困扰基层的问题,如今有了法律明断。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正式进入法治化轨道。

  黑龙江省尚志市鱼池乡新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金东浩说:“这部法律,是我们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长久以来的期盼,让我们能够更加放心、大胆地依法依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集体资产不再是“糊涂账”,资源盘活不再“空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法可依……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深入推进,正悄然重塑乡村治理格局与发展生态。

  “十四五”以来,农村集体资产取得了重大制度和实践成果:截至2023年底,农村集体账面资产9.61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3万亿元;2023年,全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7157.3亿元,村均130.3万元;截至目前,全国共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约9.3亿人,均已纳入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管理;截至2025年4月30日,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数量达到103万。持续壮大的农村集体资产,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底气,也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韩松妍)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