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结合牧区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玛曲县积极健全完善“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精心遴选36名党员中心户,辐射带动306名党员,结对联系5990名群众,实现偏远散牧区服务全覆盖。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创新,聚焦牧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通集为民服务、应急救援、基层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373·1376”党建先锋热线,通过“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闭环模式,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着眼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玛曲县紧盯村(社区)“两委”换届的关键节点,从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牧民党员、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等人员中吸纳储备7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对41个牧区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并对262名村级后备干部、327名村“两委”成员及179名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开展任职资格联审,保证了全县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聚焦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村级重要事务、重点工程、重大支出等,对全县36个行政村、5个生产大队和2个社区开展村(社区)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确保换届期间资产不流失、财务资料不丢失、财务管理不混乱,全流程保证村“两委”干部自身素质硬、带动能力强、服务意识高。
结合牧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特性,玛曲县在牧民转场必经之路和草原深处设置36处集装箱式、帐篷式“党员中心户+游牧转场站”功能型服务站,有效破解了草原地区服务半径大、响应速度慢的难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了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立足牧区群众“定居+游牧”的实际,玛曲县以转场中途流动送学为目标,依托273名村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化解员”、创安创稳“战斗员”、帮办代办“勤务员”、游客服务“指引员”等牧民党员,将其力量发挥到转场迁移、牧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领域中,共开展理论学习210场次、结对帮学500余次,实施应急救助29次,将服务延伸到了牧民家门口、群众心坎上。(张娅南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见习记者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