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7岁至今,陈松海把人生最炽热的年华,熔铸在家乡这片热土上,带领着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写就了从“一穷二白”到“亿元强村”的传奇,实现了从带动“一村富”到“一片富”的跨越,用生动实践回答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时代命题。
时光倒转回40多年前,1984年春节刚过,老会计把一本只剩37元的集体账簿,交到了刚接任大户陈家村党支部书记的陈松海手中,27岁的陈松海倔劲就上来了:“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志气。”
这一较劲,换来了一个山村蝶变的生动故事。他卖掉自家准备翻盖新房的2000元木料,又跑遍亲戚朋友凑了3万元。1984年5月,全村第一个石粉厂点火生产,当年盈利9万元。此后,陈松海带领党员、村民们相继创办化学农药、交通建材、精细化工等6家企业。
20年的迅猛发展,没有让陈松海迷失方向:“村里有4000多亩耕地,不能单单依靠工业走路。”从2014年开始,陈松海就未雨绸缪思考转型之路。经过两年的摸索,自2016年起,大户陈家村用活用好农民合作社平台,走上了一条“盘活土地资源,注入现代农业要素”的发展之路。
由农民合作社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基础设施,强化智能支撑,水肥一体化上山,种植葡萄、苹果等高效作物。把园区划分为10亩到90亩的片区,由有意愿的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提供统购、统防、统治、统管、统销等专业化服务,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统一注册“大户庄园”商标,实现品质可控,推进品牌建设。
路径明晰,成效明显,大户陈家村自此走上“工农双强”发展道路。2024年,村庄已有农药、建材、化工、农文体旅“四大板块”,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500万元。
大户陈家村一路蝶变的进程中,时代的大潮同样风起云涌。
随着乡村振兴大幕拉开,该村发挥典型村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村庄发展,成为一条现实路径。2019年,大户陈家村成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12个村庄,以党建融合为引领,盘活更多乡村资源,释放更多发展活力。
“典型带动+改革驱动”,“一片富”成效显著。2024年,现代化果园已达1.25万亩,13个村庄平均集体收入达12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6万元,分别较3年前增长40%和30%。
口袋富了起来,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大户陈家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也在该村举办。从富口袋到富脑袋,陈松海交上了一份物质精神双丰收的民生答卷。
40多年来,陈松海先后荣获多项荣誉,但他最在乎的,仍是脚下的土地。“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和乡亲们一起把乡村振兴这幅画卷越铺越长、越画越美。”这是陈松海最朴素的誓言,也是一名老支书对脚下土地最深情的告白。(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