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不法分子进村行骗花样翻新套路多——
基层干部如何守护群众“钱袋子”?

发稿时间:2025-11-04 10:28:00 来源: 农民日报

  “罗书记,他们这几天天天送礼物,人也挺和善,怎么会骗我呢?”“我经常给你们宣传(反诈知识),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近日,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茶铺村村干部劝阻村民听讲座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再次将农村反诈话题推向公众视野。

  农村反诈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守住农民的“钱袋子”?10月27日,记者走进茶铺村实地探访,从这起劝阻事件切入,透视农村反诈背后的真实困境与治理需求。

  7天送小礼品铺垫,只为销售2388元开光寿衣

  茶铺村党总支书记罗君和几位村民的讲述,给记者还原了劝阻事件始末。

  10月8日前后,从外地来了三男一女,他们在茶铺村多处转悠。据黄塘组村民薛景奇回忆,当时那个团队吆喝着给附近不少村民都免费赠送了塑料筐,并提出希望借用院坝开讲座、卖产品。“村干部平时也经常给我们宣传反诈知识,免费送东西准没好事,况且我们在集市上就能买东西,就果断拒绝了。”薛景奇说。

  该团队还联系罗君寻求合作,也被他严词拒绝。未获支持的团队并未死心,转而在坝里组废弃的黄塘小学篮球场搭起台子、开起讲座。“最开始都是送鸡蛋、蜂蜜、洗脸盆这些小礼品。”罗君回忆,因为前几天该团队没有销售任何产品,也没有收取群众费用,他们没有正当理由进行驱赶。

  10月15日晚,罗君收到群众线索称,该团队可能会在第二天销售产品。于是,第二天早上6点多,罗君立即联合其他村干部、驻村民警赶往现场。

  经核查,70多名村民正聚集于此听讲座,已有40多位老人交了钱。团队负责宣讲的是罗某某,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推销标价2388元的寿衣。“他们说寿衣经过大师开光,买了能保长寿。可这些衣服看着包装好,实际一摸材质就知道是低成本货,根本不值这个价。”罗君说。

  驻村民警蒋涛补充,该团队虽持有经营许可证,但销售中明显存在夸大宣传。最终,在村干部和民警督促下,团队将收取的钱款全部退还给村民。

  “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占比高,多数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对一些诈骗手段缺乏辨别力且法律知识匮乏,他们被骗后缺乏维权知识和手段,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乡村治理与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灿强表示。

  免费诱导、情感迷惑、概念炒作……诈骗套路更多样更隐蔽

  茶铺村的“讲座套路”在现实中并不鲜见,记者注意到,在该劝阻视频的评论区里,不少网友留言称:“我们村也来过这样的人,不少长辈买过净水器、治疗仪。”

  保健品骗局、代办养老保险骗局、以房养老骗局、黄昏恋骗局、低价旅游骗局、文玩收藏骗局……洞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尹晓军介绍,近年来,不法分子编织骗局的手段不断翻新,套路更多样更隐蔽。“这些人很会打‘擦边球’,钻法律空子。他们有意错开执法人员工作时间开展活动,即便被发现,也因持有经营许可证等合规外壳,处置起来更困难。”尹晓军表示。

  洞口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朱扬胜有多年反诈经验,他告诉记者,从近年来的发案类型来看,线下讲座类诈骗报案量较少。当前,农村报案的诈骗事件多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主,并呈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受骗人群以40岁至60岁的农村妇女为主;二是线上诈骗与线下交易结合,先通过线上交流获取受害人信任,再引导到线下进行贵金属或者现金交易,给案件侦办增加难度。

  朱扬胜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2025年7月25日,洞口县石江镇某银行内,客户田女士要求解除账户支取额度限制,提取账户剩余款项用于购买黄金。银行工作人员敏锐察觉这一异常诉求,结合其账户此前存在不明大额交易记录,果断暂停业务并报警。石江派出所民警火速赶赴现场,成功劝阻田女士办理20万元大额取款业务。

  为进一步调查清楚事实,民警将田女士带回派出所核查。面对民警劝阻,田女士坚称自己想取出资金用于工程周转,矢口否认被骗。民警依据洞口县公安局反诈中心的预警指令,发现其手机里安装了涉诈App,并紧急锁定一条关键线索:她已于前一日通过快递向广东东莞寄出一个内有270克黄金、价值逾21万余元的包裹。

  石江派出所上报洞口县公安局反诈中心立即启动跨省协作机制,争分夺秒协调快递公司紧急拦截包裹。东莞警方于当日16时许成功截获270克黄金,并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此案就是犯罪嫌疑人通过线上诈骗、线下交易规避监管的典型案例。”朱扬胜表示。

  张灿强提醒农民群众需警惕三类陷阱:一是免费诱导,用小礼品套取信任;二是情感迷惑,利用情感需求突破心理防线;三是概念炒作,用开光祈福、保健养生等噱头夸大产品功效、抬高价格。要对非正规渠道的“健康讲座”“专家演示”保持警觉,杜绝贪小利心理,避免陷入诈骗圈套。

  宣传预防、走访排查、响应化解,构建农村反诈“三道屏障”

  “这次能及时劝阻诈骗不是运气好,而是日常工作做得实。”高沙镇党委书记彭杰表示,茶铺村的“硬核”劝阻,背后是洞口县宣传预防、走访排查、响应化解“三位一体”的反诈机制在发挥作用。

  近年来,洞口县各乡镇整合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把反诈宣传融入农村日常。线下,在集市、庙会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宣传台,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展示诈骗道具、现场答疑解惑等形式普及知识;利用“村村响”大喇叭每日早晚播放反诈音频节目,内容涵盖常见骗局解析、最新诈骗手法预警等,用方言播报让老人们听得懂、记得牢;在村委会、文化广场、主要路口张贴反诈海报,将反诈元素融入乡村生活场景,形成“抬头可见、侧耳能闻”的宣传氛围。线上,打造“云端反诈阵地”,通过微信公众号、村民微信群定期推送反诈文章、短视频,还鼓励辖区群众制作接地气的短视频,借助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传播。此外,联合银行、通信运营商对可疑交易、可疑通话及时预警,实现“宣传+预警”双联动。

  同时,广泛建立“片—组—邻”三长制。以村为单位划片,“片长”由村“两委”干部担任,负责管理片内“组长”,协调解决“组长”反映的问题;每个片按村民小组设组,“组长”由村民小组长或政法网格员担任,负责管理组内“邻长”,协调解决“邻长”反映的问题;每个组内以居住邻近的5~15户村民为单元推选1人担任“邻长”,负责上传下达、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服务群众。这次茶铺村反诈事件中,坝里组的“邻长”陈立军在团队开讲座的第一天,就把信息告知给村干部,为后续处置争取了时间。

  在响应化解方面,洞口县针对基层警力分散、非警务警情处置难等问题,创新“零违建、零污染、零非访、零发案、零违纪、零事故”工作法,于2024年3月在高沙镇试点成立“六零”快速反应中心。该快速反应中心开通“7×24小时”人工服务热线,建立“10分钟到场、30分钟联动、1天提方案”的响应机制,接到诈骗线索后,10分钟内调度人员到场,30分钟内联动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处置,1天内拿出解决方案,实现快发现、快处置。

  “此次事件也直指农村反诈的核心痛点——诈骗分子利用农村老年群体普遍存在的情感需求缺位、信息接收滞后、社会关注不足等弱点,以情感渗透为主要策略,逐步瓦解其心理防御,最终实施诈骗行为。”张灿强表示,针对这一痛点,农村反诈工作需要构建更具人文关怀与精准效能的应对体系,以“生活化沟通”替代“灌输式宣教”,提升反诈知识的接受度;以“靶向性引导”填补“认知型盲区”,聚焦老年人高频遭遇的诈骗类型开展专项科普;更需以“家庭协同机制”织密“立体化防线”,强化子女与老人的日常沟通联系,为农村老年群体织密兼具情感温度与安全强度的防护网络。(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杰)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