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关镇高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张焕芳(右二)为流动党员解答政策。受访者供图
2025年以来,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将基层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聚焦“富民强村、和谐善治”目标,以组织建设为引领、淬炼骨干队伍为支撑、做强特色产业为核心、提升治理效能为基础、培育文明乡风为保障,通过协同发力,赋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推动实现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社会稳。
强基筑垒 组织建设有力度
“过去我们村党支部开会,人难齐、事难议、决议难执行,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现在新班子战斗力强,跟着他们干,心里有底!”红城镇华山村老党员陈学泉看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慨道。村党总支书记王成伟接过话茬:“现在我们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制度,大事小情都摆在桌面上,党员群众心里亮堂了,参与度自然就高了,村党总支真正成了乡亲们信赖的‘主心骨’。”
永登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永登县扎实推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推动组织生活规范有序;健全“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组织体系,注重发挥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作用,聚焦农村地区群众“办事近、服务实、态度好”需求,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推动基层阵地从“有场所”向“优服务”升级,对村党群服务中心“量体裁衣”,改造提升11个,增设政策咨询、便民服务、农技指导等专属服务窗口,让基层阵地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港湾”。
“在外打工也能参加‘云课堂’,收到村党支部寄来的‘学习大礼包’,感觉自己并未脱离组织。”城关镇流动党员苏惠在视频连线中说道。
在坪城乡小砂沟村党员活动室,返乡流动党员李明花也分享着自己的感悟:“以前我在外工作,村党支部的‘红色代办’服务解决了我家里老人无人照料的难题。现在我回乡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也要回馈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针对流动党员管理“五难(动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服务难跟进)”问题,永登县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多种路径,通过搭建“指尖云课堂”,建立每日“微资讯”、每季“微党课”、每年“全轮训”促学机制,依托“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目前,全县302名省内、省外流动党员纳管率都达到了100%。
如何让返乡流动党员有所作为?永登县探索建立“三培养”机制,即把返乡流动党员培养成发家致富带头人,把有致富能力、有带领群众共富意愿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两委”班子后备人选,把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的村“两委”后备人选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2025年以来,永登县共将28名返乡流动党员储备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通过健全完善支部初审、部门联审、党委预审、组织部门复审和抽查入党动机、核查发展流程、筛查档案资料的“四审三查”机制,确保发展党员全过程透明规范,乡镇党委全面核查新发展党员档案,全程跟踪评估新发展党员质量。
兴业富民 产业引领有强度
“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后,我们种的玉米有了稳定销路,去年人均收入突破1.8万元!”大同镇跌马沟村村民陈百林说。
大同镇党委书记李芬介绍:“我们通过‘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千亩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让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致富。”
永登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推动党组织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方面,永登县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农村“三块地”综合改革,在全县70个村试点推进,通过资源资产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同时,积极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鼓励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县共培育龙头企业83家,发展各类合作社1700余家,吸纳1.1万余名村民参与生产经营。
此外,永登县聚焦有机农业、牛羊养殖等优势产业,巩固整治撂荒土地42.58万亩,高标准建设有机果蔬种植大棚800多栋;同步建立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分红返利等方式,带动16万余名群众致富增收。截至目前,全县前三季度村级集体经济累积收入6014.88万元,村均32.51万元,同比增长95.7%。
共治共享 乡村善治有温度
记者到柳树镇采访时,在营儿村的老槐树下,一场关于巷道美化的拉家常议事会正在进行,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
“拉家常就是大家坐在一条板凳上说事,没有会议室的严肃氛围,村民的顾虑少了,掏心窝子的话就多了。谁家有什么矛盾,村里要办什么事,在这里都能说开、议透。”这场议事会的主持人——营儿村妇联主席、网格员徐英说,“去年我们用这种方式收集并解决了大小问题120多个,邻里纠纷同比下降40%。”
正如记者在营儿村看到的一样,永登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广拉家常议事机制,在全县196个村(社区)建立265个拉家常议事点,灵活组织“田间会”“院落会”“线上会”等。同时推动村干部、党员、网格员等成为拉家常的主力,全县年均收集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961件;健全“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运行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2588次,解决群众矛盾纠纷1705件,帮办好事、实事3241件;建立议定事项全流程闭环落实督办机制,明确办理时限和责任人,每月5日公示进度,月底开展“回访日”满意度调查。2025年以来,永登县拉家常议事会的议定事项办结率达96.3%,群众满意度达98.7%。
“以前办婚礼,光彩礼就要十几万元,还得摆几十桌酒席,经济压力太大了。现在村规民约定了标准,党员带头抵制高额彩礼、简办宴席,我们也轻松多了。”刚给儿子办完婚礼的龙泉寺镇龙泉村党员魏梅山,细数着当地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龙泉村道德评议会成员魏芳介绍:“我们用土话讲大道理,评选‘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永登县以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深入推进“十破十立·移风易俗”十大行动,逐村修订村规民约,将“彩礼限高”“白事从简”写入其中,通过“周四说事”“大东说事”等形式,推进村规民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构建“线上+线下+典型”三维宣传矩阵,大力弘扬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婚嫁新风,发布《“礼”所不能及》等新媒体作品8个,以小品、快板等形式组织开展宣传活动180余场次,选树“文明家庭”50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依托“道德讲堂”、文化活动室等阵地,永登县大力开展广场舞大赛、社火展演、移风易俗宣讲等活动60余场次,共计发放宣传单3000余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鲁明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