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寒,河南省汝州市温泉镇侧崆庄村的文化大舞台上却热火朝天。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数十名村民正熟练地将香皂、玉米淀粉等原料做成一朵朵色彩艳丽的“皂花”。这种源自北欧的工艺制品,因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成为市场新宠。今年以来,该村已销售“皂花”7000余箱,带动本村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近些年来,随着全村大部分土地流转出去发展规模化种植,不少留守妇女面临“增收无门路、务工难顾家”的困境,村里一度出现闲散打牌、邻里不睦等现象。村“两委”干部决心找出破解之法。
转机发生在2021年。村干部到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城考察小型加工项目,学习利用资源优势带动群众致富的经验。回村后,村党支部听取多方意见,决定利用本地人力成本低的优势,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的思路发展“皂花”加工产业。
“伺候惯了庄稼,能干得了这精细活?”“做出来了不好卖咋弄?”听到这个消息,很多村民心里打鼓。“我们村干部带头先干起来!”几名村“两委”干部经在义乌的老乡介绍,合伙掏钱引进了“皂花”制作生产线。通过几轮试制,掌握调色和花瓣加工技术后,“皂花”日产量可达6万朵,月产值达到3万元,产品发往山东、浙江等地,供不应求。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开始跟着干。
在村党支部推动下,河南百巧花商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建起支部协调监管、公司负责市场、农户专注加工的运行机制。村集体通过出租场地增收,村民按件取酬,村党支部全程保障务工权益。
随着“皂花”加工产业越做越大,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建起新厂房和生产线,“村党支部+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越做越实,还吸纳温泉镇周边4个乡镇320余名村民加入,实现抱团发展。
“党支部就是中!现在每月多挣千把块钱,接送孩儿、照顾老人都不误!好日子像花一样!”村民秦爱芳边包装“皂花”边说。(通讯员 孙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