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村里事共同议一起干
——山东探索议事协商机制巧解基层治理难题

发稿时间:2025-11-14 13:04:00 来源: 农民日报

泰安市岱岳区板大山村村民在“德誉超市”兑换物品。受访者供图

  近日,记者走进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楼里村,新落成的儿童乐园里满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咱村好是好,就是没个孩子能玩的地方!”前不久,一位村民在楼里村“网格众议会”上的建议,引发了一场众议众筹的民主实践。经楼里村第五网格网格长李娟整理汇总诉求、群众集体商议、村“两委”落实推进,村里最终不仅建起了儿童乐园,还打造了乡村公园,吸引周边村民前来观光,带动村内民宿产业增收。

  在山东,这样的场景处处可见。近年来,山东省将议事协商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接地气的议事协商形式,推动基层治理从干部干、群众看转变为一起干、共同管的新格局。

  “泰满意”议事巧解千千结

  “有事儿您别急,先坐下喝杯茶。大家都是这么多年的邻居,有什么话不能说开呢?”日前,在泰安市肥城市安驾庄镇上前村的“一壶茶”议事小院,村党支部书记李博笑着为来访的村民杜某和王某各递上一杯茶,又将双方分别引至两间屋内,耐心倾听双方诉求。

  原来,杜某和王某本是邻居,王某将自己的承包地交给杜某无偿耕种20余年。如今土地被征用,双方对补偿款归属各执一词。李博了解情况后,联合“法律明白人”和人民调解员释法说理。不到半小时,双方的态度明显有所缓和,最终握手言和并签订调解协议。

  “小院虽小,作用可不小!”李博介绍,“一壶茶”议事小院不仅是调解室,也是村民拉家常、解心结的温馨空间,更是民情“风向标”,各类矛盾纠纷在这里都能察觉到苗头。为此,村里不仅专门安排村干部轮流驻守,还将问题按照紧急程度分为“红、黄、蓝”三类。截至目前,上前村共召开议事协商会50余次,成功调解纠纷63件,将众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上前村的故事并非孤例。近年来,泰安市通过打造“泰满意”议事协商品牌,因地制宜推动基层自治工作有效开展:宁阳县乡饮村打造“言之有理”党群议事角,让村民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泰山区财源街道乐园社区联合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等携手组建“议事协商联盟”,打造“乐园微空间”,让居民从发牢骚转向出主意……2024年以来,泰安市共计开展基层议事协商活动8965次,解决问题10804件,实现群众“话有地方说、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

  此外,泰安市还通过吸纳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等多方主体参与,建强“7+X”的多元议事协商队伍,并打造了“一厅一室一站”的固定议事协商阵地3832个。同时,建立分级分类基层议事协商人才培养机制,将基层议事协商纳入对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人员的培训内容,全面提升基层开展议事协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有事来聊”汇众智促发展

  秋日,走进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高马村,只见道路平坦宽敞,村庄干净整洁,文创街区、寻道农场、天道露营地等项目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多亏了议事协商机制,让村里的产业发展省去了不少麻烦。”高马村党支部书记高纪泉谈到2024年建设寻道农场农文旅项目的经历时颇有感触。当初村里打算流转部分村民的土地建设这个项目,但仍有五六户村民心存疑虑。为了凝聚共识、解开村民的困惑、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高纪泉将相关专家、村干部、“五老”人员等召集在一起,和村民一起召开“党群夜话”议事协商会。“原先这些犄角旮旯的地大都撂荒了,如果流转给村里建设项目,不仅每亩地每年有1200元的固定流转费,村里还可以安排你们到建好的寻道农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就业。”经过高纪泉和专家耐心解释项目规划与长远效益,村民们最终同意流转土地。一年多来,不仅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也得以增收致富。

  寻道农场门口有一棵大柳树,平时村民都喜欢在此乘凉、闲聊。为了进一步促进议事协商活动开展,高马村在这里打造“大柳树下微宣讲”平台,平时除了村干部,就连街道干部也经常过来“溜达”。“我们街道目前施行‘半日一线工作法’,要求街道主要领导、中层骨干、年轻干部等结合工作实际,每天拿出半天的时间深入一线。今年以来我到高马村走访了近百次,和村民一起开了几次议事协商会,为村民答疑解惑、解决民生问题,也收获了许多宝贵意见。”道口铺街道党工委书记袁虎成说。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事来聊’议事协商机制能够让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群众组织起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聊城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孙华伟介绍,近年来,聊城市把推行党建引领“有事来聊”议事协商机制作为社会工作的重点任务,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实用、量力而行,各村(社区)整合现有党群服务中心、网格红旗驿站、物业服务用房等资源,灵活设立800余处“有事来聊”议事阵地,搭建各具特色的议事协商平台,广泛设置意见箱,公布为民服务电话、社区工作者联系方式等,让党员、干部真正坐下来,与群众促膝长谈,把群众的好点子、好建议收集起来,助力乡村振兴。

  而在临清市尚店镇司洼联合村,通过议事协商会确定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向,不仅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也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2015年,我们村‘两委’谋划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共同增收致富。这不仅要考虑投资成本问题,还要考虑村里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比较多的实际,工作不能太累。”司洼联合村党支部书记祝维星回忆,为此,村里多次召开议事协商会,干群齐心协力找方向、想办法,最终确定了发展以平菇和金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

  “当时大家的热情很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第一年就收回了成本。”祝维星介绍,经过10年的发展,司洼联合村现已建成较为完善的菌菇产业链,不仅有食用菌工厂化智能化菌种选育中心、厂房车间,还有自动化菌包生产基地、智能蘑菇方舱种植基地等,创造了50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余万元。

  问需解难提升民生温度

  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山东各地的村(社区)纷纷因地制宜创新议事协商形式,精准捕捉群众需求,提供便利服务,切实提升民生温度。

  在泰安市岱岳区天平街道板大山村中心,一家“德誉超市”格外引人注目:超市大门敞开,内部无人值守,只有一本积分台账放在柜台上,村民自行登记并用信用积分结账兑换日用品。

  板大山村只有48户155人,村“两委”干部只有3人。由于临近城郊,村民习惯前往城区购物,村里以前没有开设超市。渐渐地,不少村民觉得,“为了买一包盐、两袋纸就要跑一趟城里不值当”。2020年,有村民在板大山村议事协商会上建议在村里开设一间日用品超市。

  板大山村党支部书记黄永美了解到这个需求后,结合村内实际,决定将其与信用积分体系结合起来。2021年11月,板大山村“德誉超市”正式建立,村民开展志愿服务即可获得积分,并凭积分在超市内换购商品。无人值守的超市对村民予以无条件信任,村民也以诚信回应这种信任,4年来,超市从未出现过物品丢失、积分台账对不上账的情况。一次次志愿服务与积分兑换,逐渐塑造了板大山村的淳朴民风。

  而在淄博市张店区房镇镇积家村,“数字积家”的运用则为议事协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积家村充分利用网络化管理手段,及时将议事内容通知到每家每户。通过数字化平台,村民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议事动态,真正实现了让议事协商“到家到户”,激发了村民参与议事协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议事协商更加公开、透明、高效。

  “下一步,我们将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持续推动创新实践,不断提升村民(居民)议事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长效化水平,增强基层群众自治的活力。”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一处处长田志梅表示。

  孙成龙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敬慈 蒋欣然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