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北京门头沟:“诗画乡村”成青年创业福地

发稿时间:2025-11-14 13:1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曾经的老北京产煤区变身生态涵养区,北京市门头沟区如今有了洋气的新品牌——“京西福地门头沟”。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到门头沟创业成为部分年轻人的新选择。

  门头沟区王平镇韭园片区的一个小院子里,好柿花生主理人、31岁的蒙彦静坐在她最爱的柿子树下说,“租金第一年全免,我把4间屋子装修了一下,就可以做生意了”。

  蒙彦静租下的这个小院位于门头沟的一处泉眼旁。周末,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打水,有的人就会到好柿花生小院里坐坐,尝尝这里的土特产。柿子干23元一袋,杏干26元一袋,带着柴火味儿的秋梨膏96元一瓶。饮料是蒙彦静自制的各色甜酒,村里有什么水果,就用什么水果发酵做酒。

  从今年5月开业以来,好柿花生已积累了500多个微信客户,其中有不少回头客。大家想要买什么,就会在群里找蒙彦静,她的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既能拥有我喜欢的生活状态,又能挣到钱,我觉得很惬意。给自己一年时间,来经营一份不一样的事业。”蒙彦静说。

  今年以来,王平镇联合相关运营企业,焕新升级区域景观,吸引了不少青年人才来村创业。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体验在门头沟生根发芽。

  今年4月,门头沟区为像蒙彦静这样的青年人才提供了安居保障“一免两补”政策。在住房优惠上,第一年免收租金,第二年本科生补贴60%、硕士研究生补贴70%、博士研究生补贴80%,第三年全部按照50%补贴。

  门头沟有漂亮的骑行路线,有现成的徒步路线,有山、有水、有风景,但以前却总是“热”不起来。为了把互联网上的“流量”变成经济的“留量”,门头沟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给政策、送福利,邀请青年回来做“合伙人”。门头沟开展“诗画乡村”创建工作,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挖掘各镇资源,让门头沟处处能见景、处处能消费。

  雁翅镇青山下私汤民宿老板何燕就是返乡创业的门头沟人。她在雁翅镇租下7处合院开民宿,还在青白口村租了个院子开了一家咖啡馆。

  何燕原本和丈夫都在外企工作,工作强度大、通勤时间长、居住成本高。“2019年我决定返乡,家里有老宅子,门头沟又有美景,也有人来旅游,值得回来。”京蔚高速北京段全线开通后,人们从北京城往来门头沟方便了许多,夫妻俩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这里对我来说就是福地。”何燕说。

  今年9月16日,门头沟正式发布区域品牌“京西福地门头沟”,主打“古村古寺古道,福山福水福地”。

  何燕的民宿通过了“门头沟小院”三星级民宿的挂牌申请。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实现接待收入2117.8万元,同比增长31.9%。门头沟区级星级小院已有57家。

  王平镇有王平古道、摩崖石刻,有马致远故居、元曲研习体验;雁翅镇有雁翅福果(产自雁翅镇的苹果——记者注),有地下党交通站旧址……在门头沟,随着“诗画乡村”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村有特色,山沟沟变成了一条“诗画长廊”。

  土豆丝、豆腐煲、红烧肉、清蒸鲤鱼、红薯杂粮饭……在雁翅镇的田庄村,有些游客打卡完户外项目后会去红满天大食堂吃一顿忆苦思甜餐。

  田庄村是京西山区中共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田庄村由此打造红色旅游系列产品,开展红色研学。在村集体的组织下,村民成立红满天合作社,推出忆苦思甜套餐。据了解,田庄村如今约80%的收入来自红色旅游。

  田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思伟告诉记者,今年,村里把深挖抗战时期红色资源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尝试恢复秘密交通站,让游客在可观可感中体验情报传递与人员运输的惊心动魄;升级红满天大食堂,提升接待能力与用餐体验;优化南山沟爱国主义参观路线,延伸红色足迹。

  王平镇西落坡村主推“美育教育”。西落坡村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老家,该村一边建设“诗画乡村”,一边把改建好的小别墅出租给非遗传承人,同时开设了美育体验馆。周末,这里就变成了亲子乐园,人们可以在美育体验馆画画、学习非遗技艺。

  西藏自治区“拓绘”非遗传承人何宇鹏在这里租了一间乡村别墅,每到周末就来给游客授课。“这里文艺氛围很好,经常有各种活动,很适合做非遗传习、推广。”

  记者了解到,门头沟在“诗画乡村”建设过程中,采取首店引进、首秀活动、首品开发、首技应用、首展宣传的策略,以“首发经济”为引擎,目前全区15个“诗画乡村”实现经济收入约4000万元,其中6个乡村收入增幅超50%。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