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乡村田野间仍是一片繁忙景象。但在几个月前,部分村庄却因党组织软弱涣散,发展停滞、民心不齐。如何让这些基层党组织重新强起来、作用实起来,成为秦州区委着力破解的重要课题。
精准识别“病灶”
一村一策祛“沉疴”
“过去我们村开会,人到不齐、事议不定,党员作用发挥不出来。”天水镇石徐村党支部书记石子亮坦言。类似的问题并非个例。为此,秦州区坚持“应整尽整、不设比例”原则,构建起“支部自查、党委复查、区委审查”三级排查机制,聚焦组织涣散、班子不力、信访突出等7类问题,指导全区420个行政村党组织开展2轮全覆盖自查。
“我们不仅看台账,更要下沉到村组,听党员怎么说、群众怎么评。”秦州区委组织部干部唐志杰说。4轮实地研判、60余场党员群众座谈,让一批长期被掩盖的问题浮出水面。
太京镇田家庄村因历史遗留问题,干群关系紧张,信访频发。在排查中,工作组不仅查阅了近年来的考核结果和巡察报告,还走访了30余户村民,最终将该村列为整顿对象。“问题摸得准,整顿才有方向。”镇党委副书记苟杰璐说。
整顿不能“一刀切”,必须“量体裁衣”。秦州区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即每村明确1名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村、1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区直机关单位结对,形成“上下联动、责任到人”的帮扶体系。
杨家寺镇郑宋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党员老龄化严重,组织生活不规范。秦州区人民武装部与其结对帮扶后,协助村党支部建立“老党员+年轻后备力量”结对帮带机制,并争取资金改造党群服务中心。“现在党员学习有阵地、活动有场所,大家的归属感强多了。”该村第一书记张朝阳说。
针对秦岭镇斜坡村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秦州区审计局派驻干部驻村指导,推动建立“村财镇管+月度公示”制度,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账目清了,人心就齐了。”村民王大爷感慨道。
组织生活“活”起来
长效机制稳根基
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关键在人,核心在实。秦州区把规范组织生活作为重要抓手,列席指导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召开组织生活会60余次,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讲授专题党课27场,推动党员干部政治素养持续提升。
“过去讲党课照本宣科,现在结合村里实际讲,党员听得进、用得上。”皂郊镇白家山村党支部书记郭彦宏说。该村通过“田间党课+夜话议事”模式,不仅解决了党员参会率低的问题,还收集到一批群众关心的实事项目。
结合“四百”主题活动(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全区党员干部走访群众2891户,解决实际困难58个,化解矛盾纠纷46起。中梁镇何家庙村通过“党群连心卡”制度,实现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整顿成效如何,关键看群众满不满意。秦州区组建3个专项评估组,通过实地走访、民主测评、查阅资料等方式,对2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情况全面验收。结果显示,党员群众知情度、满意度均超95%。
“我们不仅要整到位,更要防反弹。”秦州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为此,全区推动整顿工作与“三会一课”、村“两委”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深度融合,实现“整顿一个、见效一个、转化一个”。
同时,秦州区注重总结推广整顿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例如,皂郊镇下寨村推行“党员积分制”,激发党员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秦岭镇斜坡村召开“村务监督月例会”,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这些做法已在全区420个村党组织中推广,推动农村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从软弱涣散到坚强有力,从问题频发到民心凝聚,秦州区通过一场场扎实的整顿、一项项务实的举措,让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重新焕发活力,党群服务中心红旗飘扬,党员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一幅组织强、乡村美、百姓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唐志杰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鲁明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