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溪县新胜水厂。受访者供图
“以前自来水遇天旱常常供不上,有时候水质又黄又浊。”初冬时节,在秦巴山区腹地的湖北省竹溪县水坪镇黑虎岭村,76岁的村民周德新回忆起以前的饮水条件感慨地说。同村的魏秀英对2025年春夏的连续干旱记忆犹新:“好长时间一滴雨都没下!要不是干部送水,自己挑水、提水,哪走得了那么远的路!”
黑虎岭村由于位置偏、地势高,水源缺乏,过去常常面临自来水上不去、水质较差的问题。周德新和魏秀英遇到的问题在2025年8月出现了转机。一条2公里多长的增压管道,将竹溪县最大的水厂——新胜水厂的好水源源不断地送到黑虎岭村。
不愁喝水了,水质也好了,村里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新建了占地30多亩的新胜水厂,提升了东城新区、水坪镇、县河镇及沿线8.6万名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水平。”竹溪润源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柏飞说。
近年来,竹溪县以农村供水“3+1”(“3”即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1”即推进县域统管和专业化管护)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为实施路径,探索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按照“建大、并中、减小”思路,先后新建日供水3万吨水厂一座、千吨级水厂4座,改造千吨及以下水厂5座,全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减少240余处,为农村居民提供稳定优质可靠的饮用水源。同时,改善4个乡镇87个自然村15.83万人供水条件,预计2025年将有10万人供水实现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喝上了卫生水、优质水。目前,全县农村供水总人口33.79万人,农村供水规模化率从2020年底的39%提高到现在的72%。
记者走进竹溪县供水调度便民服务中心,看到屏幕上跃动的数据曲线正勾勒出全县水厂及供水管网的“数字镜像”——这是智慧水务数字孪生平台落地的写照。“我在手机上就能操作水厂的沉淀、过滤、消毒等各个工序,而水厂水质的任何变化都及时反映在平台上。”新胜水厂技术负责人陶伟介绍,平台由智慧供水、数字孪生、智慧水利三大块组成,将对全县供水实行统一调度和监测。
自2020年以来,竹溪润源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实行农村供水县域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统一维护。公司先后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水美乡村、水源区流域治理、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及管网分区计量、智慧水务等10余个重点项目,推动竹溪供水服务朝着“从源头到龙头”“从供水到排水”“从运行到服务”全流程智慧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竹溪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颜黎明介绍:“县里制定了《竹溪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设立乡镇供水公司,农村设管水员,建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全程监管体系。”
“竹溪县并不缺水,拥有竹溪河、泉河等大小河流197条。但是,竹溪水资源时空、地域分布不均,南部水多、北部水少,而北部的人口、产业又比较密集。”在鄂坪调水工程的引水隧洞施工现场,颜黎明告诉记者,鄂坪调水工程也是竹溪县的“南水北调”工程,设计多年平均年引水量1853万立方米,工程将县城南部大型水库鄂坪水库与北部竹溪河流域连通,向竹溪河流域输水,满足县城区及周边乡镇用水需求。通过鄂坪调水工程建设,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竹溪北部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还可以有效增加竹溪河生态流量。
近年来,竹溪县积极构建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体系,统筹优化供水总体布局。全县多方筹集投资4.89亿元启动鄂坪调水工程,实施鸳鸯池水库和库塘渠堰连通项目,加快形成“南北调配、区域互补、长藤结瓜、一线串珠”的水源宏观配置格局。
孟辉 李晓芳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