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村官日记】山水有灵,饮水思源

发稿时间:2016-08-15 10:33: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8月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气——立秋,预示着夏日的酷暑将要过去,早晨和将会变得越来越凉爽。早就听说斋堂镇灵水举人村的秋粥节十分有名,所以在立秋这天,同时也是我们门头沟区的新任村官入职一个月的日子,我们相约来到灵水举人村,来感受这里一年一度秋粥节的民俗。 

  说起举人村这个名字,是因为灵水村在明清时代,村民崇尚读书考取功名,据统计共有22名举人,2名进士,所以灵水还被称为举人村。至今在村口的山上还有一座文曲星庙供学子参拜。 

  从我所在的军庄镇出发,公交车一路经过王平镇、斋堂镇,我的小伙伴们也在这一路相应的公交站上车与我慢慢汇合,等到下车的时候我们已经聚集了七八个人了,就仿佛这趟车是专门为了我们去参加秋粥节而发车的。下车之后向灵水村走去,三四公里的路程充满着欢歌笑语,一个月未见的我们像是回到了我们新任村官培训的时候,大家一起为了最后的文艺汇演排练节目,也是这样嘻嘻哈哈的充满了快乐。 

  进入到灵水村,熙熙攘攘的人群将这个村落装点得无比热闹。有的在舞台前看节目,有的在合影,几乎是人手一碗粥。而引起我注意的,是白色墙壁上用黑色墨汁写下的两行大字:山水有灵,饮水思源。这就不得不说起秋粥节的来历了,康熙年间,斋堂川水灾,灵水村的刘应全、刘懋恒父子捐谷1700石,赈济灾民;后来,斋堂川再次发生水灾,刘懋恒又捐出粮食1000石赈济灾民。当时刘家搭起了席棚,就在“立秋”这天,使受灾村民度过了灾荒。善良的灵水人民将这个习俗保留下来,为了纪念刘举人,灵水村民把立秋节改成了“秋粥节”。也正印证了那八个大字:山水有灵,饮水思源。

  这秋粥一熬就是三百年,当年举人赈灾的故事随着粥香四处飘散立秋当天清早儿,街坊邻居三五家甚至更多人家,就一起商议分工准备熬制“秋粥”的材料等,往往是这家出米,那家出豆,第三家出枣,第四家出核桃……炊烟袅袅亭亭地浮动在小村上空,秋粥的芳香弥散在村中的角角落落。进入灵水村时,每一条路口都支上一口大锅,数十种粥料在锅里熬成一锅浓浓的粥,比八宝粥还有营养。喝进口中,不仅胃暖暖的,心也暖暖的,想起这个美丽的传说,是历史带给我们这种温暖。 

  灵水村同时还是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喝完粥后我们参观了拍摄时明星们居住的房屋,节目中五对父子所居住的民宅有着古村落特有的韵味。就是这样一个小村落,通过大众媒体,向世人展现着她兼容并包的品格。

  一天的游玩结束,回来的路上我想,农村生活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趣。在倡导回归自然,回归本源的今天,农村给了我们历史的延伸,让我们知道我们从何而来,并且思考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就像那两行大字所说,山水有灵,饮水思源。山山水水甚至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性的,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的根在哪里,也不应该忘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作为村官的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着做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宣传者,不忘我们为何站在这片土地上,不忘我们应该为传播农村文化所承担的责任。

  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孟悟村村官  宋铭辛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