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村官日记】春节没回家,做了件有影响的事

发稿时间:2017-04-28 10:22:54 来源: 大学生村官报

  

  牛森(右)和同事一起编发微信。

  今年春节,没有抢到回河南老家的车票,就决定踏踏实实地在工作村过年。

  7天的假期在岗值班,总觉得有点空闲,看到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返回,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利用我们乡第一个微信公众号“九和发布”平台,策划一起宣传活动,让回乡客讲讲过去一年的奋斗和收获,以及对新年的美好期望,既契合春节期间的团圆氛围,又可向外界展现九和人家的风采,名字就定为《九和人的2016》。“九和发布”微信公众号2016年1月创办,由我负责运营,一年多来,共发布各类活动资讯70余篇,转发阅读近20万人次,成了九和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便动员乡里三个90后一起参与。村书记的孩子是新闻专业毕业,现在中学任教,乡里一个老同志的儿子正在大学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我上门“请贤”,他们都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们组成一个“编外记者团”,并新建了一个“九和人的2016采编小组”微信群,方便及时沟通交流。

  对于这个创意,大家都有很高的热情,晚上十一点多,微信群里还在热烈讨论。“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写外出创业的,也要写一直坚守农村的”,“对,还有长寿家庭”,“最好都拍张全家福,手里拿上‘九和欢迎您’之类的横幅,展现我们九和人的淳朴好客”……随着讨论的深入,各种灵感不断碰撞,活动方案更加具体完善。为了准备横幅,不会写毛笔字的我们,还专门请乡里已经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来帮忙。

  一切准备就绪,但是采写谁呢?我们犯了愁。这时乡里领导说,如果没有合适的对象,那就沉到各村去“碰”,这也是接触群众的好机会。对,只要下功夫,总会找到合适对象的。

  在上俞村,村干部一听我们的来意就说:“村里的陈贵卿已经99岁啦,五世同堂,很难得的,你们可以写写她。”刚采访完陈贵卿,她的儿子说:“我们村的木匠傅大方从厂里回来过年了,地地道道的手艺人,你们可以采访下他。”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线索不断,我们不禁感叹“干工作还是要依靠群众”。

  走到柘周村,村民们都说“我们村保洁员张菊兰非常负责,你们要好好表扬一下”。临近午饭时分,我们走进张菊兰家中,没有碰到她,反倒是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了正在扫地的张菊兰。她说,春节返乡的人多,各种垃圾也多,自己要多打扫一会,回来过年的村民看到整洁的村容也会更舒心一些。每个月临近卫生检查的时候是张菊兰最为紧张的几天,她生怕自己打扫得不干净被扣分,给村里抹黑。正因为她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柘周村的环境卫生才多次登上县里的红榜。村保洁员的工作每年只有几千元的报酬,家人都劝她不要干,但她觉得自己的劳动得到村民认可,就是开心的事情。前几天,不小心被扫帚扎伤了眼,她也不敢告诉在外务工的丈夫和儿子,生怕他们不让自己继续干下去……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向乡领导汇报了张菊兰的事迹后,领导非常肯定,今年3月份张菊兰被评为第二届“最美九和人物”。

  几天走访下来,我们掌握了一批素材,在“绝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包工头张炉荣身上,我们看到了良心和公道;在“人老了要自己找乐,不能给孩子添乱”的张森龙身上,我们看到了知足和乐观;在“始终要牢记父亲教诲”的王孟郊身上,我们看到了好家风的延续和传承……

  经过精心筛选,我们编辑了14个家庭小故事,其中有退休教师、有长寿老人、有剪纸艺人、有大学生……春节期间,我们陆续通过“九和发布”微信平台发布,得到了大家尤其是九和在外游子的强烈反响,纷纷留言点赞,说这些身边人身边事“接地气”,展现了山里人家的淳朴知足和民风和善。

  我们几个人还在思考:明年要不要再搞一个《九和人的2017》呢?

  (作者为浙江省磐安县九和乡上方片区党总支副书记)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