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村官感悟】发扬塘约精神,走好村官之路

发稿时间:2017-07-05 10:00: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读完《塘约道路》,这句话一直在脑海里回荡,不免思考:这不就是我们当下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吗?作为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曾经的贫困村,塘约村围绕“三权”+党建+扶贫+产业+金融的发展思路,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改革促小康的蝶变之路。同处西南片区的贫困村,如何从“塘约精神”里学习培育我们自己的土壤,因村施策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是我们大学生村官和基层干部要上好的必修课。

一、党建扶贫双推进,凝聚力量促改革

  自精准扶贫号角吹响以来,危房改造、产业帮扶、技能培训等帮扶措施使得脱贫攻坚成效初显,群众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扶贫的任务依然艰巨,尤其是当前扶贫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我要退出贫困户”等网传段子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扶贫路上还有很多困难没有解决。从塘约村“造血式”扶贫不难看出,一个村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离不开党支部的领导,对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全村义务劳动花了28天修建了一条宽8米、长约4公里的柏油公路,而其中85岁的老党员杨进宇,深夜零点站在路旁观看修路过程的坚持,无疑体现了一位党员同志为人民群众服务至上的精神,如若没有这样一些党员同志思想的转变、行动的支持,就没有塘约村“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新型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深化改革,也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正如支书左文学所说,“什么力量大,人民力量大;什么资源好,人民资源最好”。

二、因村施策寻良方,抱团取暖拔穷根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对于地处山区的贫困村来说,根据本村特色问诊把脉、开出治疗药方就更加困难,但从塘约村“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可以看出,敢于尝试、因村施策,是塘约村拔穷根的根本原因。塘约村根据本村自然、人力等社会资源,抱团取暖成立起了合作社,并在合作社下分老年协会、生产团队、建筑队、合租社运输队, 让外出的青年劳动力回到了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反观我们所在村落,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而导致土地撂荒,是劳动力过剩吗?是新农村建设不需要青年劳动力吗?都不是,如果每个村落都能像塘约村一样,从本村实际出发,注重发展新农村,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做到人尽其才,那“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妇女等农村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三、不忘初心坚持学,一心一意谋发展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权威分为传统型权威、超凡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三类,笔者看来,塘约村支书左文学就属于超凡魅力型权威,指个人凭借超人的才能、杰出的品格及其创立的典范、信仰而拥有的权威。从左文学的个人奋斗史来看,不论是种药材、还是养猪养牛的尝试,学习惠农政策、阅读《古文观止》等书籍,这些一直是他长期以来坚持的习惯。正是因为他的长期坚持,才有了后来他动员群众时所说的一段话,“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高速发展的塘约村。作为基层一线的干部,吃透政策是基本要求,学习掌握各种农村知识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实事,才能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扬塘约精神,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茨院回族乡茨院社区大学生村官 孔令朵

责任编辑:张小舵(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