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村官随笔】那年那月

发稿时间:2017-07-17 11:18: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初夏时节,麦穗逐渐饱满,经过几天烈日的炙烤,整片麦子由绿慢慢变为金黄。忙碌的身影开始攒动,人们早早地准备好一块场地,用光滑的石头磙子压得平整发亮,作为麦收的专用场地。麦子被收割、打捆、装车、拖拉,然后放到打谷场上。这时候最快乐的莫属于孩提时开始放“麦假”的我们,大人们整夜地忙着脱粒,白天还要忙着晒谷、进仓,我们在边上努力地拖拽着捆好的麦把递给大人,满头满脸的灰,却总是能在草垛间听到爽朗的笑声,七天左右时间,每个人都会晒得油亮油亮的黑,却没有人在乎,只有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眉梢眼角。

  那年那月,没有机器的轰鸣,镰刀声总是在清晨第一缕晨雾中嚓嚓作响,随风泛起的金黄麦浪,在晨光的照拂下,就是一幅纯美的画卷。劳作的大人们汗都顾不得擦,锋利的镰刀像皮划艇在麦浪间舞动,转眼间身后就变成了齐刷刷的麦茬,干净利落。对于收割小麦,孩子们帮不上多少忙。不过,麦收时节,也是龙虾肥美的时节,孩子们会带上自制的蚯蚓、蟾蜍等钓龙虾最好的饵料,在池塘边找个绝佳“狩猎点”一待就是半天,满载着战利品回家就像从战场上凯旋的战士,吃不完的虾会在第二天清晨被如约而来的贩子买走,这时候满桶红红的龙虾如果能换来一张10元大钞,那天必然每根神经末梢都会被老北京冰棍儿甜润着。

  夜幕降临,打谷场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三三两两的孩子开始聚在一起,地上的一个浅浅的塘就成了打溜溜球的洞,摔纸包、骑马打架,或者三五成群扎进一个个被堆成山丘形的柔软麦垛里玩捉迷藏,有的在草堆上爬上滑下玩滑梯游戏,玩累了就在草堆里掏个洞美美地睡上一觉,倒也十分惬意。大人们忙累了就找个板凳在门口阴凉处坐下,谈笑风生,偶尔挑唆几个顽皮的孩子“斗牛”起来,像是看了场大戏。

  屋后的桃子是能够在这个时候熟透起来的,草莓也在我们每天的关注下羞红了脸,那年那月的美味无非于此,却是美的妙不可言,让儿时的我们深深陶醉。男人们有的是力气活儿要干,割麦、装车、打谷、扬场,都是展示男人体力的好机会。如果能来个开水泡馓子或是糖拌西红柿,那便是三餐之间补充体力最好的物品。嘴馋的孩子们这时候到边上打转转,总也能吃上一碗。要是中午再来个“豆角烧公鸡”、“猪肉炖粉条”,下午必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插秧的时节,大人们总是在天刚显亮的时候就出了门,带上干粮,撸起袖子,背着一篓子绿油油的稻秧,扎着结实的马步,保持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姿势一干就是一天。水田里的蚂蟥总能够成功的让我们望而却步,于是小伙伴们三三两两坐在田埂上,脱下鞋袜,撩起水来,眼尖的孩子通常可以抓到螃蟹或是河蚌,但有的时候也会被冒失闯出来的水蛇吓的四散逃跑。没几天,地里就会绿油油的一片,大人们每天关注着天气,控制着田里的水量,水少了干着苗,水多了太阳晒得厉害就烫了苗,勤快的大人一天能够跑上好几遍,我们也会在这阵子狂补一天作业,因为“麦假”就快结束了。

  如今的麦收,联合收割机已取代了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场景,打谷场已被烘干机替代,就是打水、耙田、插秧也是机械化作业,一气呵成。孩子们不再期盼新春的饼香,不再翘首渐行渐远的“麦假”。而我们也已经长大,重新站在了乡村这片热土上,成为家乡的“村官”,带着知识的烙印,带着坚贞的信仰,默默地耕耘自己改变农村的梦想。偶然间和村里年长些的人聊起天来,才知道他们的那年那月也是别番洞天,原来,时间的更替,乡村的变迁,已经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独一无二的那个时代,只是童年里的“那段岁月”都已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堆沟港镇大学生村官 张竹祥

  

责任编辑:张小舵(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