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村官感悟】“逆行”向基层,书写青春梦

发稿时间:2017-07-18 10:28: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不论身处何方,离家多远,总有一缕乡愁在心里魂牵梦绕。每当听到“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笑容,常回家看看”这句歌词时,远在深圳打拼的我内心总是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静,回家的欲望也就越发强烈。2016年8月,我做了常人不能理解的决定,离开繁华的深圳,放弃了上市公司的高薪职位,通过招聘考试,成为湖北省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经组织安排,来到“渔米之乡”——后港镇,担任殷集村书记助理。

  刚到村里,看着金黄的稻子,吃草的牛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中无比高兴,我对自己说,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可是慢慢地,现实的烦恼也来了,村里的条件很差,办公设备陈旧,毫无经验的我也没有能力帮助村民解决问题,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我从一开始的满腔热血,渐渐变得有些失落动摇,甚至想过自己放弃高薪回来是否值得?

  村里干部发现了我的不对劲,忙问我原因,是不是不适应,我说我什么都做不好,也不习惯,想要离开。书记说,“小王啊,我们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各方面条件是很差,我知道你不适应,你是大学生有文化,又在外面闯荡过,可是,你看咱们村的干部都是老干部,连电脑都不会用,我们村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来帮助我们啊。”看着书记真诚的眼神,听着他发自肺腑的话语,我突然觉得前方即使有再多的难处也应该留下来跟他们一道为扶贫事业出一份力。我对书记说,我留下。

  即留之,则安之。转变心态的我,积极融入到了村里的生活。村里共有19个小组,623户2428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28户485人,现在还有79户291人未脱贫,扶贫的任务很重。为了做好帮扶,30多度的高温下,村干部、驻村干部,我们一道走村到户见人,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及时帮助他们制定帮扶举措,化“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致富。

  十六组的王进宝家里耕地少,妻子患有精神病,女儿天生残疾,针对其情况,我们帮助申请提高了低保标准;五组的赵玉玲,父亲去世母亲服刑,跟随奶奶一起生活,上学困难,我们积极联系学校,帮助孩子申请学校助学金,正常上学;十二组的彭栋明会养猪,但缺乏资金,我们帮助申请个人贷5万元,发展养猪事业;十七组的张忠国、十八组的王士伟等贫困户房屋是土墙屋,常年未修缮,属于危房,我们积极申请资金进行了危房改造;五保户黎伦财一个人生活,易地搬迁进入了镇福利院,衣食都有了保障……

  就这样一户户走访,一户户针对问题进行帮扶,看着贫困户的问题一个一个的被解决,我好像比自己得奖了还高兴,我记起雷锋同志曾经说过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也许,为贫困户服务就是我的价值所在,我的初心所在。可是,还有很多的人仍旧没有好的致富法子,村里没有一个主导产业肯定不行,我了解到隔壁的毛李镇稻虾养殖搞得好,经过联系后,带领村干部、贫困户至芸辉养殖合作社、培昌稻虾养殖合作社现场参观学习交流。回来以后我们深受启发,决定要试一下,在书记的带领下,立即行动,依据村里的优质稻合作社发展稻虾基地200亩,杨飞、周海清等贫困户跟着合作社一起养虾,其他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如王进宝、艾兴英等可入股合作社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如陈超、袁生华等可到基地务工增收。

  同时,村里争取资金加入了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土地平整,电网改造,破旧的面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一户多对策,一村多产业的发展理念,村里的扶贫已经走上了正规化道路,看到贫困户灿烂的笑容,我觉得我的青春梦,在基层书写的充实,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更多的贫困户带去政策,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增收,继续谱写“逆行”的基层梦想。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殷集村书记助理 王星星

  

责任编辑:张小舵(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