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感悟】点亮三盏明灯
发稿时间:2017-08-16 14:32: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最近在书上看到一句富有诗意的话:“我很想写信给从前的自己,我很好,只是想你。”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成长,我们或许已成为一个勇敢奋进的行者,但也因为走得太远,以致于常常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基层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最开始的活力四射、信心十足到面对群众时的“情感枯竭”,初心,不知从什么时候渐渐被我们遗忘。清代第一奏折《三习一弊疏》中就对遗忘初心导致的结果作了重点论述,所谓“三习”,是说人为官时间久了,往往不由自主地生出三个坏习惯,即耳习、目习和心习。耳习,耳朵听惯了奉承话而讨厌逆耳之言;目习,眼睛看惯了讨好的行为而讨厌耿介之举;心习,内心习惯了温顺服从而讨厌违抗拒绝。久而久之,便会产生一弊——亲小人,远贤臣,动摇民心根本。直到今天,《三习一弊疏》对我们干部来说,仍有历史借鉴作用。而作为基层干部,上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桥梁,下是群众眼里的“父母官”,如何避免“三习”?我认为,还应点亮三盏明灯,和群众同舟共济,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点亮学习之灯,做到心中有责。社会学里有个很形象的词语——情感枯竭,说的是当我们面对一项工作时,逐渐产生倦怠心理。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作为普通工作人员,面对群众纠纷、脱贫攻坚重任时难免心生敷衍塞责的态度。“大学生村官”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是一种历练,亦是一种幸运,在农村的课堂上,有机会向群众、身边的同事学习,采集如廖俊波、曾方兴先进事迹等“精神标本”,给自己充电加油,时刻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做到心中有责。
点亮行动之灯,做到心中有识。编剧有一个基本功,叫作“拉片子”。打开一部电影,随看随停,从镜头运用到台词走位,一帧一段地悉心揣摩。拉透了片子,大师的用心便了然于胸。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也应当如此,只有吃透上情,将政策熟稔于心,才能帮群众答疑解惑,践行好政策“宣传员”的角色。
点亮信念之灯,做到心中有民。拼字当头,勇字为先,坚信泥土自有泥土的光芒。基层就像磨刀石,让人从思想到行动都经受磨砺;基层又如同练兵场,培养人的才能、锤炼人的意志,在这里,我们或许是脱贫攻坚大军中默默无闻的一份子;或许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但只要坚守信念,不弃微末、久久为功,不断投入“真金白银”,基层的面貌就会一天天改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茨院回族乡茨院社区 孔令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