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村官日记】说做就做,创业的路永不停息

发稿时间:2018-02-08 11:05: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安徽省宿松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隘口乡位于宿松县西北部山区,是贫困山区乡镇。2015年8月,一位名叫张俊的大学毕业生,转让了他在芜湖的物联网公司和网吧,来到隘口乡花学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开始了他在这个贫困山区的创业之旅,在这里,他创立了他的不器食用菌合作社。他说:“我喜欢折腾,在计算机上,在创业领域里,更在扶贫致富中折腾!”

  说做就做,几次创业

  2012年大一暑期,凭着一个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和向往,张俊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千问教育”,辅导机构在几经波折中问世。三年时间,千问教育伴随着第一次创业的磕磕绊绊在汗水中成长、茁壮。从暑期的临时辅导机构到常年开设的品牌辅导机构,这期间,规模不断扩大,师资不断增强,效益也在摇摇晃晃中逐渐平稳上升。

  然而,就在辅导班办得有声有色的时候,他却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他,屡获计算机领域大奖,把目光瞄准了走在市场前沿的物联网领域——智能家居行业。几经思考后,他把教辅机构进行了转让,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安徽省手心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创业刚刚开始就十分艰难。资金不足、技术门槛高、人脉资源浅薄等等这些残酷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他顶住压力,带着同样年轻的团队,凭着一份闯劲,一份坚持,有时候冒着暴雨,骑着三轮,送货几十里;有时候点着灯光,在工地里钻研技术到深夜。一年多的时间,他们终于在陌生的城市站稳了脚跟,跟芜湖多家知名装修公司达成了合作,为几十位别墅业主制定了智能化装修方案,他的公司成功渡过了艰难的初创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

  放弃所有,返身回乡

  如果没有那次闲聊,他也许会走得更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一名贫困村的大学生村官聊了很久。其中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他:“现在还有贫困户住着上百年的土坯房”。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他忽然想回家为家乡做点什么,他把想法和家人说了,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于是就在这年夏天,他把物联网公司转让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就像他想的那样,开始了他在家乡的创业,为百姓做点事,为脱贫攻坚出一份力。

  说做就做,经过多次市场调查,他拉上了当地一位食用菌培植能手,成立了不器食用菌专业培植合作社,同时邀请了7位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无现金入股的方式加入了合作社,这其中还有一位残疾人,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增收问题,也为公司创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合作社成立后,分批次组织技术人员到池州、三门峡等食用菌基地系统学习,很快打开了当地市场,合作社开始稳定起步。

  但是上帝总爱开玩笑,在合作社正欣欣向荣的时候,2016年6月安徽省连续几个月的暴雨,让合作社菌棒被水冲毁,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万元。这时候他害怕的不是损失金钱,而是肩上的责任,因为最亏不起的是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们。那段时间,他疲惫奔波,拯救暴雨中的菌棒,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四处奔走保持销售额的稳定……幸而最终合作社平稳地度过了艰难时刻。

  创业富民,勇做扶贫的排头兵

  目前本合作社所产的平菇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当地市场前列,每天早晨都有一卡车的食用菌产品运出去,年产值50万元以上。在合作社的经济带动下,通过政府补贴、入股分工等模式,每一位贫困户年均额外增收近万元,这些事不含他们务工收入的。贫困户们常说:“有事干才有钱赚,有了合作社的背后支持才敢去干!”2016年、2017年花学村均成功完成了当年的脱贫任务,2018年张俊说他和他的合作社很有信心!

  2015年在安徽省“双创之星”评选表彰工作中张俊荣获“创业之星”;2016年因为扶贫工作的突出贡献,宿松县县委县政府授予“扶贫先锋”,并成为县首批“居家就业基地”,宿松县“赢在江淮杯”创业大赛第四名。2017年在省委组织部、团省委组织评审下被命名为“安徽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兴皖富民示范园”。

  张俊说,创业是最辛苦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事。创业中最难的事是坚持自己的价值追求。第一次创业转变是因为兴趣,第二次转变是因为责任,但是不管是怎样的转变,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价值追求,不忘初心,君子不器,创业的路永不停歇。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乡花学村书记助理 张俊

责任编辑:张小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