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村官感悟】扶贫路上要“走心”

发稿时间:2018-08-01 09:38: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当前,距离2020年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一年半的时间,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在各方努力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建档卡户识别退出不精准、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产业发展滞后、建档卡户出现“等、靠、要”思想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诸多原因,与部分干部作风不实、缺乏担当精神、坐在办公室远程指挥、扶贫工作不深入群众的问题等有关。因此,扶贫越是到关键时刻,越是要走心。

  扶贫要真心真意。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但个别干部却认为扶贫攻坚是苦差事,对开展扶贫工作没有动力,以应付为主,没有真正想着为群众排忧解难。比如,土地流转中,有群众不愿流转土地,他们坚持固有的保守思想,认为只有自己耕种才觉得安心,即使种地不能让他们致富,他们也愿意每年脸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事实上,抛除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支出和劳动时间成本,小规模种植收益甚微,甚至可能出现纯收入为负数的年景。但如果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就既能获得租金又可以外出务工,收入将大大提高。面临这种情况时,部分干部只怪群众思想意识跟不上,不听指挥,却不想办法做群众的工作。所以,我们面对贫困户,只有用真心真情做思想工作,耐心引导,把群众的致富当做自己的致富,反复地跟群众讲政策、讲致富例子,才能更好地改变部分群众的落后思想,进而改善困难现状。

  扶贫要铁心铁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扶贫攻坚关键时期,倘若畏首畏尾、徘徊不前,就会功亏一篑。面对的困难越大,越要下定决心。在扶贫过程中,因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贫困户文化程度差异大,导致在脱贫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制成功经验。贫不是简单的给钱,而是需要我们面对千差万别的贫困户时,要找到贫困的根源,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制定不同的脱贫政策,对症“下药”。比如,因技术致贫的,与社保部门联系培训实用技术;因学致贫的,多渠道争取助学政策和资金,帮助子女完成学业;因残致贫的,帮助申请残疾人补助,并联系安排一些公益性工作岗位;因产业发展致贫的,帮助联系公司,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回收产品,帮助产业发展。帮扶措施制定出来之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难度越大,越要迎难而上,越要坚定脱贫信心,用不惜脱几层皮的劲头狠抓工作落实。

  扶贫要全心全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脱贫工作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绣花”需要一针一线有序进行,不能三心二意。面对贫困户,我们要实事求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比如,当我们走入贫困户家中时,很多人都在极力地展示他们的贫困状况:欠了多少外债,或者家里有多少病人。农民是朴实的,他们在用最简单的方法,让你相信他是贫困户,希望得到政府和他人的救助。对于因学、因残、因病等导致贫困的,我们要认真地记录,不能因为我们的疏忽而使他们丧失对未来的希望。对那些身体健全,拥有劳动能力,却甘于贫困,甚至享受贫困,拿贫困户身份洋洋自得的人,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想方设法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要有发自内心要群众能过得好的服务意识,不断教育引导他们,激发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员,我们也许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可以保持高效运转,把大政策化为小行动、把大方针化为小口号、把大的志向化在平平淡淡的小事中。敢于吃苦、敢于承担、敢于奉献,把扶贫工作当做自己的事来做,配合上级党委政府及村委会,积极建言献策,因户因人施策,积极上报项目,按时按质按量走访贫困户,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稳定群众思想,让群众真正理解扶贫,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让贫困村早日出列,在脱贫攻坚战中奉献自己,不负芳华!

  云南文山州文山市红甸乡红甸村大学生村官 余举明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