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村官感悟】精准扶贫是“扶”不是“给”

发稿时间:2018-08-08 10:26: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后半程,部分地区基层矛盾凸显。基层不乏这样的例子:同户分家的两兄弟,哥哥勤劳苦干,常年在外务工也盖不起一套房子,而生性懒惰的弟弟却因为当上了贫困户,近乎无偿地获得一套住房。贫困村“吃好了”,非贫困村却“吃不着”。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收入相差并不是很大,但两者得到的来自政府的投入却有很大差距。(新闻来源: 半月谈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过程中出现以上矛盾,有网友戏称现在党和政府的扶贫方式从服务型转向了保姆型。对于如何解读“精准扶贫”这一理念,笔者有如下看法:

  精准扶贫要扶“准”对象。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根据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找准对策,制定相关的方式方法,让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摘帽。

  精准扶贫要扶起贫困户的信心。帮扶贫困户树立脱贫的信心,相信自己能脱贫、会脱贫,有脱贫的信念,而不是获得政策的帮助之后就变得懒懒散散,甚至追求不劳而获,成了“张张嘴”、“伸伸手”的讨要式群体。

  精准扶贫要扶起贫困户的技能。帮扶贫困户不能只靠“给”,今天送点油,明天送点米。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就是要扎扎实实帮扶贫困户学到一门技术,让他们有“打铁自身硬”的真本领,扶贫人员不能一直当保姆,扮演一个“给”的角色,而是要教会“雏鹰”飞翔的本领。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最终是要靠贫困户自己的双手。我们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更加坚持对症下药,着力拔出贫困户的“穷根”,做到真正的扶贫,而不是单纯的给予。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办事处 聂冰纯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