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村官感悟】勤在“事上磨” 方能“立得住”

发稿时间:2018-09-04 08:40: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近日,拜读王阳明与弟子陆澄对话,感触颇深。一天,王阳明的弟子陆澄问他:“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陆澄之问,道出很多人的困惑:正常情况下,我们往往能保持良好状态与平和心态,待人处事合乎规范、有条不紊,可因没有下克己功夫,一旦面对突发性问题就容易脚跟不稳、手足无措。王阳明之答,可谓真知灼见,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即历事方能练心,勤在“事上磨”,才能在关键时刻有定力。

  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难就难在无法提前预测,没有规律和经验可循,不确定性越大,就能越考验一个人的定力、毅力和能力。想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名基层一线工作者,平时谈工作落实“掷地有声”,讲责任担当“口若悬河”,论服务群众“滔滔不绝”,一旦遇到权势高位、人情关系、利益诱惑就进退失据,碰到复杂问题、紧急情况就束手无策。为什么?平日里缺少“事上磨”的历练,关键时刻自然没有“立得住”的本领。

  历史和现实证明,定力、毅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不可能凭空而至,而需要勤在“事上磨”的“日日行”和“常常做”。

  “事上磨”定力 站稳立场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定力”。定力从何而来,又如何养成定力,是青年大学生村官必须修好的一门“必修课”。青年习近平的七年插队生活,即便困难不断,但他始终不忘读书。读史,读诗,读时事政治,读文学……让他在“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等难关中升华了思想,把自己看做黄土地的一部分,更坚定了为群众做事实的忠贞信念。定力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坦荡,是“不被人情所羁、诱惑所迷”的坚贞,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村官要想在“事上磨”定力,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为民意识,站稳为民立场,方能在困境、诱惑、权势面前养成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定力。

  “事上磨”毅力 勇不避难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青年大学生村官,不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奇思妙想的创新理念,也不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在“事上磨”的过程中,我们也少不了遇到未知事物时的一头雾水,少不了走村入户的奔波劳碌,也不可避免遭受群众的不理解。但只要有迎着困难上的韧劲,每一次攻克都会有收获。面对“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的朝歌县,虞诩发出“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的激昂之声,终成一代豪杰。古之大事,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做成。想舒舒服服、高枕无忧,就不要当基层干部;受不了苦、吃不了亏,也当不了好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应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毅力,在大事、急事、难事上当仁不让、迎难而上。

  “事上磨”能力 善做善成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精准扶贫,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移风易俗……,小到纠纷调解,开具证明,统计上报,端茶倒水……,基层工作事事系群众利益,件件须落实到位。多、乱、杂、细的工作内容无不考验着我们统筹协调、落实多项工作的能力。大学生村官要想在“事上磨”出能力,就要沉得下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就要不在乎是小事或大事,难事或易事,只用实际行动说话。在“做”中收获经验,在“做”中获得见解,在“做”中提升能力,收获成功,并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大学生村官既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要有勤在“事上磨”的态度和行动,才能在“千磨万击”中“立得住”。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长新乡豆寺村大学生村官 李娇

  云南省云龙县白石镇云顶村大学生村官 杨宝欣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