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邮箱: youthcunguan@qq.com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村官日记】“小树”成长记——我的村官故事

http://www.youth.cn 2018-10-26 16:19:00 中国青年网

  基层的土壤里培植着很多 “小树”,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在不断汲取养分中,茁壮成长。而我就是这众多小树中的一棵,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来到基层。我身边很多朋友十分不解,一个大学毕业生,怎会对农村有着谜一般的执念。答案要追溯到2013年7月,当时上大一的我,随学校一同赴保山市杨柳乡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在经历了入户走访、公益演出、爱心进校、烤烟采摘、座谈交流等实践活动后,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关于“农村”的种子。三年后,大学生村官计划像一阵风,将这颗种子感召到了基层这片土壤里。

  2016年9月25日,我怀着满腔热血,来到了我的任职村—水泄彝族乡咱咧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村官生活。尽管在之前我已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初到村里,工作的繁杂、与群众的相处、角色的转换等等接踵而至的挑战,还是一次又一次试图击退我内心深处的那份坚定与执着。值得庆幸的是,村委会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在工作上帮助我,在生活上温暖我,让我很快度过了那段适应期,并迅速步入工作正轨。

  那天,我如往常在办公室干着工作,隔壁办公室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小马,你快帮我看看这个格式,怎么感觉不对”,这个声音来自于我的支书,一位喜欢皱着眉头、穿着迷彩服的40多岁的中年男子。我闻声赶去,一边说着怎么操作,一边演示给他看。演示完毕,支书自己操作了起来,就用两个食指在键盘上敲敲点点,边操作边调侃自己:“你看,我练就的‘一指禅’,这还是这几年我才学会的,我们学历低,以前又没有接触过,不会像你们一样用十指打字,但现在都讲究电脑办公,我得逼着自己学,活到老学到老嘛,不能被社会所淘汰。”语落,他抬头笑了,我也笑了。支书就是这样,常常用诙谐的言语、逗趣的语气,在不经意间教导着我、影响着我,是他让我懂得,在基层工作要善于学习,全方位学习,要做到博学之,更要做到笃行之。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是挑战、更是机遇,是我们实践的最好机会。作为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员、档案负责员、系统管理员、致富领航员,我们需要反复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在传达党的主张和解读扶贫政策的同时,熟悉掌握社情民意,及时了解贫困户动态。我们就如同一只只辛勤的蜜蜂,哪里需要飞到哪里去。办公室填报表格的是我们、奔走在村里户外的是我们、入户宣讲政策的是我们、埋头核算数据的是我们、规范整理档案的是我们、督促建房进度的是我们、熬夜写材料的是我们、风雨无阻的也是我们。这一个个“我们”,在一次次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得以成长,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中得以滋养,在群众工作中得以提升,在农村这个广大天地间挥洒着青春热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7年6月,在 “抓整改、保精准、促脱贫”工作开展期间,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这天,我正在办公室整理材料,突然窗外出现了一个身影,我连忙起来招呼。到访的这位大爷,先是自我介绍一番,“我是来自阿郎山小组的村民,我户是我们村2016年的建档立卡脱贫户”,说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封折叠完好的信递给了我,“这是我写的一封信,是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些个人体会,我想请你看看,修改下,然后发到网上去,我要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党的政策好啊!”他坚定的语气、亲切的笑容,感染着我,不自觉嘴角上扬。李大爷家住我村阿郎山小组,交通条件极为落后。于2015年因家住危房,妻子患病,且家庭负担过重,经济条件十分困难,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但生活的困难并没有击垮他们,家里每个人都在为创造美好生活努力着。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如今,李大爷一家盖起了安全舒适的住房,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劳动力就业稳定脱贫。我打开了这封信,认真地读了起来,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无限的感恩之情。读完信后,我抬头端详着眼前的这位老人,衣着质朴、目光坚定,他的眼睛里似乎闪烁着光芒,指引着他自立自强感恩,去创造美好生活。我们总是在告诉贫困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惰性。而今天,是这位老人、这户脱贫户以实际行动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要常怀感恩之心,立志做大事,立志做成事。

  类似的故事,时有发生。如今,我要用我的底气和自信去告诉别人,我们对农村的执念来源于在这里收获的满满的幸福感。驻村的日日夜夜里,有孤独、有彷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喜欢听着虫鸣,透过窗户向外看去,远处人家户的灯光零零星星地落在山头,看似微弱却充满希望。像极了在基层广袤天地里奋斗的我们,看似渺小却有巨大的能量。我们每个人都是壮大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一份子,只要我们都能立足岗位、发光发热,点点星光定能形成燎原之势。

  细数走来的日子,已有761天的光阴。当初的那颗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基层这片土壤培植着我,要善学习、勤实践、懂感恩,不断汲取养分,长成苍天大树。而如今,小树还在成长,我们还在成长。前路漫漫,任重道远。我深知前进的脚步不能放慢,奋斗的激情要比第1天更加高昂。愿我们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竭诚尽智,愿我们能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愿我们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水泄乡咱咧村大学生村官 马倩

  2018年10月24日

编辑:左橙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