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保护地方非遗,大学生村官让红糖生产老工艺开启新模式

发稿时间:2018-12-14 10:17: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左橙)云南昭通,大学生村官管理采取营连排班管理模式,今年2月一次大学生村官巧家排会议上,排里要求每个村官以“我眼中的XX村”为题,写一篇宣传自己村的文章。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镇鱼坝村的大学生村官刘荣华便取材本村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家小碗红糖制作工艺,动笔开始写作。

  

巧家小碗红糖。本人供图

  优品古法,天成好物

  刘荣华一直惦记着为村级产业发展发力,这篇即时写作的文章成为了一个契机,他决定对这些小碗状的红糖做点什么。

  刘荣华开始进行实地探访红糖生产工艺。2018年3月5日,在刘荣华的建议下,他所在的巧家大学生村官排一班在鱼坝村党总支书记万吉祥的带领下,到巧家小碗红糖优质产区白鹤滩镇鱼坝村铜厂小组,开展“访巧家小碗红糖传统工艺,促进红糖经济产业健康发展”志愿活动。

  经过实地调研与资料搜集,刘荣华得知村落处在金沙金河谷地带,全村最高海拔1444米,最低海拔625米,平均海拔1034米;全村年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10℃,年平均气温23.5℃,日照时间255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31mm,无霜期180天;全村土壤为沙质土壤,灌溉水源为二龙沟自涌山泉水。

  刘荣华欣喜地发现,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在为鱼坝的甘蔗保驾护航,甘蔗是生产红糖的原材料,甘蔗的质量决定了红糖的禀赋。

  鱼坝人至今一直采用柴火牛尾灶古法手工熬制,100%纯浆原生态,无任何添加。红糖艰苦时期,当地的小碗红糖大部分都销售到巧家县城以及金沙江边的宁南一带,由于鱼坝村民一直以来诚信为本,用良心坚守红糖品质,200多年积淀培养了如鱼坝村村民万兴全等巧家小碗红糖非物质文化继承人,古老的手艺熬制出最香醇的甘蔗原汁红糖。

  

巧家小碗红糖成品。本人供图

  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鱼坝村现有甘蔗种植约800亩,红糖加工作坊12家。由于品质优良,鱼坝红糖成为市场上巧家小碗红糖炙手可热的畅销土特产。可是由于规模较小,难以走市场化、品牌化路线,村民卖红糖基本就是卖原材料,刘荣华对此怀有远虑。另外,随着金沙江白鹤滩巨型水电站的建设,将有一部分土地、一部分红糖加工作坊被淹于水下。保护鱼坝村产的高品质巧家小碗红糖及其制作工艺,成为横在村民和刘荣华心中的一块心病。

  当地红糖作坊多为几户人家合伙买几口大锅便开始熬制。这种作坊产品标准不统一,工艺不统一,环境条件不好,抗风险能力差,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离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而为了脱贫攻坚战的高效、有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成为整村脱贫出列前的最大问题。

  刘荣华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助推红糖销售。如中国青年网、昭通新闻网、巧家新闻网等媒体推荐,成功吸引了部分企业家到村实地考察红糖产业发展。

  通过沟通,刘荣华了解到红糖销售的需求量很大,光是一家电商开口要的量就是全村年产量的七倍多!这也坚定了刘荣华带领村民走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道路的决心。

  

刘荣华携巧家小碗红糖参加第十八届村长论坛产品展示。本人供图

  村官集聚,思想碰撞

  2018年9月,刘荣华争取全国只有20个大学生村官名额的机会,同村党总支书记等共4人,带着鱼坝巧家小碗红糖企业的红糖去往第十八届全国村长论坛举办地——陕西省·东岭村进行产品推荐。

  在论坛过程中,他们通过集体经济“空心村”与年收入超千亿超级村的思想碰撞,感悟到党中央以及省、市、区对论坛的支持以及东岭村人民的热情好客,在多种会议上深入学习和领悟了东岭村等优秀村的先进发展经验,在产品推荐会和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上目睹了“十佳村民贴心人”大学生村官风采和创业的农特产品。

  在参展过程的一次会议上,巧家小碗红糖的发展得到与会的各级领导和村官朋友的指导。红糖装在一个塑料自封袋,外附一张名片,在场的大学生村官朋友们都认为不管产品质量有多好,若没有提炼文化和较好包装,都仅仅只是卖原材料,建议刘荣华回去一定要做好产品包装,走品牌化市场化道路。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沈泽江建议各位村官应从农特产品旅游、生态、文化等多角度充分提炼产品文化内涵,使产品成为商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村官应将彼此之间的产品联系起来,组合产品,利用相互的资源,建立独特性或区域性品牌,共同销售,列举了以“信”为产品文化的茶产品。部分村官还建议在品牌设计、注册,产品包装、设计方面可以大家提议可以联系市场上文创团队,项目资金方面可以引入风投。

  刘荣华回到鱼坝后,通过“合作社+党总支+大学生村官+普通村民+贫困户+社会团体”的模式,募集资金,计划通商标过设计、注册,产品包装设计、印刷,建设标准化、现代化生产厂房的方式,走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网络化的路线,发展壮大红糖产业。为保护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家小碗红糖,发展“空心村”村级集体经济添砖加瓦。目前已完成商标设计、注册和包装设计、制作、印刷,建设标准化、现代化生产厂房正在筹划中。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