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村官感悟】精准扶贫要让贫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发稿时间:2019-01-11 15:38: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目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拔寨期,帮扶的标准越来越高,扶贫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救济式扶贫方式可以立竿见影却不能釜底抽薪,物资只能暂时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的困难,一旦切断救济,贫困户往往面临返贫的困境。新时代的背景下,扶贫要有新视角、新方法。

  结合扶贫现状,扶贫工作要紧抓贫困群众这个主体,帮其创设自主参与的机会,提升向上流动的能力,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创设自主参与的机会,是扶贫方式的路径突破。有些地方为了完成脱贫验收目标,不顾群众意愿一味搞移民搬迁,出现“房已建好,不见人住”的现象;有些村社为了达成上级的指标,打着“增强贫困户实用技术”的旗号,强行要求贫困群众参加走过场式的技术培训……这些问题都折射出对贫困群众意愿的不尊重、不理解。扶贫工作中,群众是主体,若无法调动群众的自主参与性,就难实现精准脱贫。因此,想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就要在保障群众基本利益的同时,给予群众更多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的机会,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让他们从被动受益者转变为主动行动者。比如,组织技能技术培训前先征集贫困群众的培训意向,及时反馈贫困群众的意见建议,调整工作方式;设置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利用“爱心超市”积分卡兑换物品的形式,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扶贫项目建设和提升乡风文明等工作。

  提升向上流动的能力,是脱贫致富的有力支撑。要确保脱贫的精准和长效,就要提升贫困群众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拓宽向上流动的渠道。在复杂多样的致贫返贫原因中,因病、文化素质低、缺技术几类问题尤为突出。健康是贫困群众的首要资产,一场大病通常会压垮整个家庭,虽然我国已经在构建新农合医疗体系,但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仍然匮乏,部分贫困群众缺乏疾病预防常识,仍处在医疗保障的盲区。因此,必须认真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政策,保障贫困群众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的“五重保障”。此外,贫困群众要向上流动还需具备适应社会的文化素养和实用技能,所以,教育于贫困群众而言尤其重要。素质教育是根本,职业教育是核心。一方面要使适龄青少年就学得到保障,原则上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优先考虑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生源地贷款,对于情况特殊的重学户进行精准施保,并协调社会爱心人士进行帮扶;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教育,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并对“两后生”进行再教育。

  让贫困群众改变等靠要的观念,在劳作中强化获得感,激发自力更生的意识,拓宽向上流动的渠道,积极融入社会,这是扶贫方式的转换,也是扶贫视角的创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目的不只是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且是发展自由的开拓;不只是脱贫指标的变化,而且是社会资源的共享;不只是引导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而且是向社会底层创设改革发展带来的机会。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张迁村委会大学生村官 师钊炜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