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邮箱: youthcunguan@qq.com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扶贫当以有愧求无愧

http://www.youth.cn 2019-02-19 10:43:00 中国青年网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问心无愧是君子操守。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官时,看到农民生活艰辛而自己“吏禄三百石”,不禁“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是一种贤达为官从政的境界。当前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除了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精准发力,苦干实干的务实、更要怀揣一颗以有愧求无愧的慎独之心、愧民之心。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常怀“有愧于民”之心,彰显的是对人民的敬畏之心与强烈的责任意识。对百姓怀愧疚之心,不仅仅是因为具体事情做得不够多、不够好,而更是一份始终把群众忧乐挂在心头的牵挂,一种总是希望为百姓做得更多、更好的期望。这份愧疚感的背后,照见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对后来者有所作为、造福一方的警示。十九大报告共13部分,32240余字,提到人民203次,报告中共有57个“心”。初心、同心、信心、关心、核心、心连心......十九大报告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对国家和民族坚定的信念、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忘初心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看真贫、扶真贫,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不让一个同胞落下。如何在经济发展转型调整中让贫困人口脱贫?如何让流动中的人口脱贫?如何让缺少发展条件的人口脱贫?如何防止他们脱贫之后返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摸底、民主评议......扶贫不能扶于形式、扶于表面。要切实做到抓事抓项目、见事见问题;抓人抓责任、见人见名字;抓细抓具体、见效见措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思想是时代的声音。今天,我国包括扶贫在内的改革正处于攻坚期、深水区,要涉险滩、啃硬骨头。部分干部出现“不敢为、不想为、不作为”懒政思想、遇事“我不会”缺乏担当,却全然没有一丝愧疚感、负罪感。有的人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为、风险面前不愿闯、出现问题不担当,甘做“太平官”、“糊涂官”,不仅无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反而令党员干部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蒙尘。争当贫困户、返贫现象仍在一定程度的存在和发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既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也有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原因。我们不少人的生存方式是物化生存,结果出现了精神懈怠。这些人多在物象世界层面看问题,很少从观念世界层面看问题。实际上,物象世界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观念世界有关。作为扶贫干部,必须引导群众善于运用理性的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这就需要强化思想的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自身和群众的行为走向理性,知行合一,勇于在事上磨、事上炼、事上见。

  “夫使居高位者而常存愧不称职之心,则其过必鲜”。常以“有愧于民”来鞭策自己,内心“警钟长鸣”,才能防微杜渐,永不懈怠。脱贫攻坚要攻心,不仅要“攻”百姓之心,充分发挥群众自主脱贫的主观能动性和内生动力,更要清醒认识和践行自己的初心;乡村振兴先振心,不仅要用苦干实干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充实自我的内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干劲为人民谋利。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担当为民,就会深深懂得:权利是为百姓服务的责任,而不是享受;职位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岗位,而不是待遇。以奋斗之树开出幸福之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有愧之心求无愧之境,以忘我工作成就无悔事业,应该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共同追求。不管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德行,其本质都是无悔、实干与担当。愧疚之心映照着为民的境界,丈量着做人的品格,也是苦干实干、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以有愧求无愧,讲作为、讲实干,才能行之久远。

  “不受虚言,不听浮求,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卸下虚名的包袱,撸起袖子加油干。常怀亲民之心、常励进取之志、常存敬畏之念、常怀忧患之思。以有愧之心谱写脱贫攻坚路上无愧的闪亮篇章!

  云南省镇雄县中屯镇中屯村 贾青

编辑:左橙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