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扶贫一线是块“试金石”

发稿时间:2019-03-18 09:55: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习近平同志曾强调,“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基层是一个大课堂,农民是一名好老师”。习总书记年轻时7年知青生活,与基层群众建立了真挚深厚的感情,在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中获取智慧和养分,练就了过硬的为民服务本领。作为扶贫干部只有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与群众建立真挚深厚的感情,把基层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学习历练的平台和难得机会,是骡子是马在这个舞台上溜溜,在大浪淘沙中见真金,在真扶贫扶真贫中见功夫。

  一要在勤学中提高能力。习总书记强调,“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只有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人生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人生搏击的能量。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紧要关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干部到被帮扶的困难群众,信心满满、目标明确,必须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走遍沟壑田坎,访遍千村万户,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紧紧围绕履行职能使命需要,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本领。

  二要在拼搏中锐意进取。《周易》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习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引述此言,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强调“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成就事业、创造业绩的动力之源,它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是战胜困难、破解难题、成就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时时受习总书记牵挂的280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中的一分子,应当像天地一样,坚定自立,奋发图强,永不懈怠,完成组织所赋予的光荣而又伟大的事业。要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难点问题。

  三要在困境中磨砺斗志。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之前。要敢于与扶贫领域“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作斗争,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压力。有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压力才会产生动力,才会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得到成长和进步。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关键时刻要顶得住,在压力面前,我们要经得起磨难;在压力面前,我们要敢于打硬仗;在压力面前,我们要敢于淡然处之。当我们抱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应对这一切,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迎接难题,克服困难,就拥有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那股雄气勃发的时代精神,回过头再看看这些所谓的压力和困难,不过是踩在我们脚下的小石子。

  四要在感恩中珍惜岗位。习总书记就反复强调“为官避事平生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初心,来自人民,又回馈人民;梦想从扶贫战场发芽,又从这里出发。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要将习总书记的牵挂鼓舞化作脱贫攻坚的动力、冲锋号,要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挥洒汗水,要在“有大学问的地方”磨砺初心,要从“小事情”里感悟新精神,是多么难得的机会。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站在这一重要的历史交汇路口,唯有牢记总书记嘱托,时刻不忘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今天的工作岗位,立足本职,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智慧和勇气迎难而上,坚持“不做虚功,不图虚名”,当好“干将”, 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柳池村第一书记 田海堂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