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邮箱: youthcunguan@qq.com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扎根基层要有阳光心态

http://www.youth.cn 2019-04-04 09:32:00 中国青年网

  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在这个充满故事的时代,处处洋溢着干劲的时代,一个个新时代的追梦人,正以奋斗姿态去书写新时代的春天故事。值此脱贫攻坚战三年攻坚期,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关键开局年,不禁感慨万千,思绪如潮。对广大年轻干部来说,是憧憬着繁华的都市还是广袤无垠的农村,在这人生的岔路口如何抉择十分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基层是一个大课堂,农民是一名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在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沟沟坎坎,用双手带领村民创造奇迹,在生动实践中获取智慧和养分,练就了过硬的为民服务本领。

  成长需要扎根,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年轻干部亦需如此,不用羡慕别人跑得快、爬得高,磨刀不误砍柴功,厚积薄发,脚踏实地,不务虚功。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只有像竹子一样耐心积累,在等待中积聚力量,才有5年后的“突击猛长”。现实中,奋进道路上不知有多少人因忍受不了“冷板凳”而中途就放弃了。年轻干部要想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就要从小树苗长起,只有根扎得深、扎得稳,才能经受风吹雨打,不惧酷暑严寒,汲取更多的养分,培育庞大的根系。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要培养学习的韧劲和闯劲,必须持之以恒。“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年轻干部要用好基层这个大舞台,要从“室内”走到“田间”,入“百家门”,说百姓话,问计于百姓,当好基层党建的“指导员”、群众诉求的“知心人”、群众纠纷的“调解员”、经济发展的“引导员”。要向农民学,学习他们的种植技能;要向基层干部学,学习他们开展工作的艺术方法;要向领导学,学习他们驾驭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智慧。学习是个系统、全面、富有探索精神的系统工程,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因为我们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用好基层这个大舞台,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如饥似渴地学习,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否则,就会出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在工作中打开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后于时代的危险。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要勇于在基层历练和摔打,基层工作直接面对问题、面对矛盾,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是年轻干部了解实际、向实践学习的好课堂,也是年轻干部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年轻干部不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怎么可能日后“举重若轻”“闲庭信步”,又怎么能运筹帷幄于泰山压顶之时泰然处之。都知道基层的扶贫、征地、拆迁等等,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不是谁都有这么好的“练兵场”,能够到基层进行“实战”训练,那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既是“实践课”,也是“淘金”的,是“千里马”就出来溜溜,机会难得。实践证明,一线和实践中能够使年轻干部尽快了解民风村约、社会实情,加深对群众的真情实感,激发奋斗精神和坚定意志,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在脱贫路上,第一书记作为“领雁”,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用汗水和赤诚践行驻村诺言,带领群众奔小康。在基层一线的磨砺中不断成长,担起了更重的担子。访贫问苦,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到贫困农村中去,真正在基层一线历练作风、增长才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对脱贫一线干部的关爱激励,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如期完成任务且表现突出的贫困县党政正职应予以重用,对在脱贫攻坚中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注重提拔使用。”可见,作为年轻干部,能有机会到基层历练,是财富不是包袱。唯有珍惜光阴、把握当下,以只争朝夕的状态在基层大展拳脚、大显身手,才能拥有更宽的肩膀、更硬的脚板、更好的未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锻造敢打必胜的勇气和精神,必须在基层这个大熔炉炼。什么是熔炉?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炽热的温度,二是要有产生温度的能源。这个温度,就是能够影响人、改造人的环境和气场;这个能源,就是对我党优良传统作风的弘扬和对攻坚克难拼搏精神的培塑。置身于基层这个大舞台,穿梭于群众中间,时刻都能感受到温度,串门于百姓家,聊的是百姓事,听的是百姓心声,问的是经济发展之计。在基层有着大好机遇,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敢于喊出,看我的,跟我上。战争年代,部队的战斗精神不是一种热情,而是一种品质。保持战斗精神,首先要靠各级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一点在平时就很重要,在战时就更为关键。老山精神:“险让洞,病让药,饥让食,渴让水,寒让被,热让风、战评让功”的七让是当时干部和党员的真实写照。党员、干部这样率先垂范,战士们能不士气高昂、越战越勇吗?因此,保持旺盛的战斗精神不是靠你要求他,而是靠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力量和品质。有了这样的力量和品质,就能无敌于天下。在打赢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等,不可能会一帆风顺的,奋斗是必须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就成了群众的精神支柱。越到关键时刻,越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绝不能心浮气躁,像猴子掰玉米,更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回报群众。因为成功的背后,永远是心血和汗水浇筑的希望之路。在基层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群众的每件小事当作大事干,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在奋力拼搏中闯出新路,不断在追梦圆梦的新征程中开辟新天地。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柳池村第一书记 田海堂

编辑:左橙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