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一个省级贫困村这样转身

发稿时间:2016-09-30 10:00:43 来源: 农民日报

  临邑县宿安乡邢仙龙村是山东省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98户380人,耕地面积550亩,单纯以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人均收入较低,致贫原因复杂,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村。

  产业扶贫,算准贫困农户收入账

  如何确立贫困村的扶贫产业,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乡里邀请县扶贫办、农林局、水产局、蔬菜局等专家及县委办等对接帮扶单位,相继召开葡萄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评审论证会、扶贫产业项目评审会,最终论证形成以村内葡萄产业园区为脱贫主导产业,村北9个西葫大棚为辅助脱贫产业的脱贫思路。为此,村里整理了村内主干道两侧13.2亩土地,建设葡萄产业园区,园区采取“葡萄、紫薯、大蒜”间作种植模式,聘请技术员指导贫困户轮流管理园区,既学技术,又增收入,一举两得。目前,园区已完成葡萄、紫薯间作种植,紫薯10月初即可收获;9个西葫圆拱棚对外承包,每棚收取承包费3000元。第一年争取贫困户全部脱贫,第三年园区葡萄进入盛果期,每年可为全村带来可观集体经济收入。

  宿安乡党委书记孟宪峰告诉笔者:乡里正在筹划利用邢仙龙村葡萄产业园区,整合本地优势产业,制定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规划,借助当地鱼塘养殖、特色小吃、生态采摘园及世贸天阶万亩生态农场等优势项目,规划发展集乡村垂钓、采摘、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业。

  五通十有,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感

  邢仙龙村里原来没有路灯、文体广场,群众休闲娱乐需求得不到满足,街上道路坑洼不平。

  为此,宿安乡加快“五通十有”建设步伐,协调县委办、工商局驻村“第一书记”及对接企业,精准发力、集中突破。目前,该村完成路面硬化3.2公里,清理残垣断壁500多米,拆除废旧房屋52间,硬化胡同8个1600多米,安装路灯26盏,新修排水管道1600余米,粉刷墙面8万多平方米,投入60多万元新建幼儿园。

  截至目前,该村主干道硬化、文体广场、村级活动场所、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等“五通十有”工作已全部完成。借助村西头一处盐碱低洼地,乡里还改造了5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湖;在村西南新建400多平方米的假山公园;在葡萄园区外侧及胡同小巷,种植紫叶李、国槐、海棠、鸢尾等绿化苗木1500多棵。

  “邢仙龙村葡萄产业园扶贫模式,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值得其他贫困村学习、借鉴和推广。”临邑县县委书记林春元如是说。

  评树典范,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自2014年以来,宿安乡连续开展两届“孝信俭”三好宿安人、三届“最美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邢仙龙村涌现出邢有海、熊传荣等一批模范典型。邢有海带领群众在村北种植西葫高温大棚15个,义务指导种棚户技术问题,令种棚户年均增收60多万元,连续两届被评为“最美共产党员”;熊传荣照顾90岁的老公公15年,在2016年6月“好家风”评选中被评为“好媳妇”。

  村里把获评荣誉称号的先进典型事迹制成宣传展板,放在文体广场及全村显著位置,供大家观看、学习。“俺村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村民在‘富口袋’的同时,也得‘富脑袋’。”邢仙龙村支部书记邢增然对笔者说。

  村里提出建设和弘扬“好人文化”,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目前,该村善行义举四德榜上榜人数已达306人,上榜率高达80.5%,远远超过其他村庄。同时,该村在主干道两侧绘制宣传教育图画108幅,还同步建设乡村记忆文化园。(高德刚 孙守华)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