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不请吃不办事的“风俗”要不得

发稿时间:2016-10-19 09:09:27 来源: 农民日报

  吃吃饭、要包烟、拿个红包,看似不起眼的“揩油式”腐败,实际上为害不小。它在无形中加大了村民的经济负担,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不正之风,蚕食着村民的幸福感,群众身边“揩油式”的微腐败必须铲除。

  据媒体报道,四川资阳市安岳县白塔寺乡增花村村民反映,村民到村里办事,村干部都会暗示请吃饭或者送红包。村里63岁的孤寡老人钟广福为了申请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花了600元请村、乡干部吃饭,这是他编三个月背篓卖的钱。该村一位小组长坦言,办事请村、乡干部吃饭已成为该村的“风俗”。

  农村人性格淳朴、热情好客,而且乡村社会在根子上是熟人社会,每逢佳节请远亲近邻吃个饭属于人情往来,也是大家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传统。但是在报道中所提到的增花村,事情却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其背后蕴含的是“你不请我吃顿饭,我就不给你办事”“我给你一碗肉,你得给我一口汤”的逻辑,这是一种无形的绑架,实质是乡村干部借手中的权力刁难群众,是“雁过拔毛”式的微腐败。尤其是对一位63岁的孤寡老人他们都不放过,着实令人气愤难平,亏他们也能吃得下去?

  村干部是村民选举出来的,他们从群众中来,担负着沟通上下,稳定基层的重要作用,绝大多数村干部也是这样做的,对稳定农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有个别村干部把身上的责任变成了手中的权力,而且把公权力蜕变成了个人私权,靠着这看似不大,但却对村民非常重要的权力对群众吃拿卡要,实行“揩油式”的微腐败,极大地败坏了农村的社会生态环境。

  这种“揩油式”腐败之所以会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村干部手中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理论上村民有监督权,但在现实中,村民不是不愿意监督,而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渠道,监督不了,监督不动,而且在农村的社会环境下,面对这种不大不小的“揩油式”腐败,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沉默,为了几百块钱得罪村干部,往往会被认为是得不偿失。他们认为,举报到上级政府,实际上,除非村干部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大部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外,政务公开不够透明,村民与村干部对政策信息掌握的不对称也是重要原因。如办低保、申领补助、上户口这些事,关注这些政策的大多数村民们可能从报纸电视或者网络上知道大致政策方向,但是各个地方的细化条款,办事流程,具体到找乡镇哪个部门,怎么填表格,这些细节村民很难知晓,而乡镇往往将这些细节传达到村干部,交由村干部一手办理,村干部对乡镇的办事机构、办事人员也是轻车熟路,导致村民办事绕不开村干部这一关,村干部成了村民办各种事项的“总闸口”,这也为一些干部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

  吃吃饭、要包烟、拿个红包,看似不起眼的“揩油式”腐败,实际上为害不小。它在无形中加大了村民的经济负担,对那些贫困户来讲,无疑令他们本已糟糕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除此之外,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不正之风。尤其是在农村社会,这种“揩油式”的腐败若持续性发生,会在村民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和不满,蚕食着村民的幸福感,这对基层社会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群众身边“揩油式”的腐败必须铲除,这不仅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生态的风清气正和稳定和谐。对村干部加强教育监督,提高群众话语权必不可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村干部管理,强化村干部思想道德培养,提高他们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让他们“不想腐”。上一级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监督,切实负起责任来,对待这些吃拿卡要的村干部,一经发现,严肃问责,决不姑息,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村民也要利用好民主选举、举报电话、媒体监督等平台,提高自己的监督能力和话语权。

  除此之外,必须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制度设计,坚决杜绝极少数村干部微腐败的寻租空间。对于群众关心的低保、社保、医保、扶贫资金、办户口等问题,要通过各种渠道,让村民应知尽知,让他们明白政策细节,知道办事流程,让村民可以放心顺畅地走“正门”办事。其次要强化制度设计,将一些补助款的的指标建议、分配权归还到村民手中,加强村民代表会议的公开讨论推荐,进行张榜公示,避免“暗箱操作”,实现公开、公正、公平,只有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真正避免包括“揩油式”腐败在内的各种权力寻租的发生。(董文龙)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