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我们多想让你留下来!”

发稿时间:2016-10-25 08:49:28 来源: 农民日报

  “我们多想让你留下来!”

  ——记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禅房村第一书记孙建林

  北京的十月,正是登山赏红叶的好时节。日前,记者来到门头沟区妙峰山一带的上苇甸沟最顶端,站在这个海拔750米的地方,多彩树叶蔓延遍山令人仿佛置身画中。不过,吸引记者来此的并非是这里迷人的自然风光,而是这里让人想不到的人造景观——禅房村80套村民独门独院连栋二层新居。

  3年前,这个深山孤村正处在可能“从地球上被抹去”的无奈境地:人口外流,全村剩下不到50户;留守老人守着老旧房屋,靠看电视打发时光;最怕雨雪天,列入北京山区险村榜单……借用村民常念叨的一句话:“禅房村没有希望了。”

  而今年10月初,村民全都拿到了新房的钥匙,不少老人为此高兴得一夜没合眼,不少搬走的村民也回来住了。“没有他,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到村里,住上城里人羡慕的二层别墅。”坐在自家135多平方米的新房里,禅房村51岁的李桂芹眼里含着泪花,“我们真舍不得他走,让他留下来吧!”

  他,就是禅房村第一书记孙建林。在他任职的三年里,禅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村民如期住进新居,他摸村情、理政策、算细账、监督工程……村子的搬迁改造工作成了他的事业。当村民们顺利住上了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二层小楼时,他如释重负:“村民安居了,我心里踏实了。”

  他把心思都扑在了村子搬迁改造上

  禅房村是妙峰山镇最偏远的山村,2013年,村子被确定为北京险村搬迁改造村。当年10月,37岁的孙建林以妙峰山镇社保所所长的身份被选派到禅房村任职第一书记。

  从镇上到禅房村只有一条盘山公路,坡大、弯急、路窄,不会开车的孙建林靠打出租车上山,三年里他已记不清在这条山路上走了多少回。“村里一个电话,不管刮风下雨,他就来了。”禅房村党支部书记李红金告诉记者,孙建林最放不下的就是村里的搬迁改造项目,“他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心思都扑在这上面了。”

  为了尽快制定搬迁改造方案,孙建林查阅档案、入户走访,充分了解每一家、每一户的实际情况、想法预期、承受能力等,为方案制定积累一手材料。他还走访区各个涉农部门,全面了解搬迁改造的各项政策标准和要求,整合了基础设施、节能抗震、生态移民、一事一议等10余项政策资金1000余万元,一下子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他让村里的老倔头态度大转弯

  “小孙来了啊,到我们家喝杯茶吧!”说这话的是禅房村的王大爷,他乐呵呵地跟孙建林打着招呼。谁能想到,这位曾经因为不理解搬迁改造政策的倔老头,几次让孙建林吃“闭门羹”。

  让王大爷态度大转弯的背后,是孙建林坚持民主公开,一个政策执行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决心和行动。

  在搬迁改造工程中,难免会出现个别村民想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用各种手段托关系说情,或企图通过信访渠道给干部施加压力,提出无理诉求的情况。对此,孙建林的态度非常坚决,亲自出面直接拒绝,绝不开搞特殊化的口子。

  为了争取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孙建林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统一村民思想。他还牵头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围绕旧房定价、人员界定、面积测算等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每一户村民的切身利益,搬迁改造方案最终获得了98%的户代表同意。

  他还在谋划禅房村的未来

  “他这个人没挑儿!”这是禅房村村民对孙建林的一致评价。“没挑儿”是老北京话,意思是很不错。在妙峰山镇政府的会议室里挂着一面锦旗,这是村民们自发送的,也是他们想到对孙建林最好的感谢方式。

  如今,村民的新居已经从图纸变成了实景,而孙建林也已任职期满。

  “孙书记,你别走,留下来帮我们再把村子发展起来吧!”这是知道孙建民任职期满的村民们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村民安居了,但还没有乐业,不能让禅房村只是外表好看。”其实,孙建林还在谋划禅房村的未来。

  他把目光投到了乡村休闲游,面对记者,孙建林滔滔不绝地描述着他心中的新禅房村:“下一步要建村旅游合作社,要对村民统一培训,要建接待中心……”(记者 芦晓春)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