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浙江黄岩有个63岁的农民大学生

发稿时间:2016-10-25 09:49:55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活到老学到老,他60多岁了还在读本科,还是班上的“老学霸”

  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黄岩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的教室里,有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端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分外显眼,他是来自黄岩新前街道牟村的村民张志华。

  今年63岁的张志华是一名“农民大学生”,读的还是本科,虽然岁数比较大,但是张志华的成绩却不差,可以称得上“老学霸”。今年,他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2016年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奖学金。

  在外打工,他不忘读书和写作

  1974年1月,从黄岩澄江中学毕业后,张志华高考失败,无缘普通高校,他收拾行李跟着生产队,来到省水电二处天台里石门修建水库,成为了一名普通员工。

  “当时做一天可以得到一个工分,拿到3.7元,一个月下来工资还不错。”从学徒工慢慢熬成老员工,从每个月四五十元的工资涨到一百多元,工程队的活虽辛苦,但报酬却是十分丰厚。

  “我是非常想读书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继续读书的机会微乎其微。”尽管,内心肯定自己这一生再无上大学的可能,张志华却一直保持读书和写作的习惯,每次队里有活动,他总会踊跃参加、发言,将有限的知识“活用”。

  时间在每日的劳作中不知不觉地到了1977年10月,闭塞的小山村里,张志华期待的转机来了,他收到一封来自高中同学的信,信中同学劝他回去参加高考。

  后来,张志华又收到老父亲的信,劝他别考了,安心在工地上工作赚钱。那年春节,张志华回到母校,碰到高中的朱老师,在朱老师的一番“训斥”下,张志华又一次认认真真端起书本复习了中专的课程,思忖着,考上以后,自己可以在家乡当一名老师。

  年龄太大,他无奈成为代课老师

  埋头苦读了一年,张志华过了一把学习瘾,但结局却让他无计可施。由于年纪太大,他已经超过了报名年龄的限制,无法报名参加高考。

  “你来我们学校代课吧!新前中学前洋方分校缺一个化学老师。”1978年秋季,新前中学的一名老师在牟村碰到张志华,将他拉进代课老师的行列,一待就是三五年。

  代课的时间里,张志华除了英语和物理课程没有接触过,上起其他课来可以说是得心应手,语文、社会、自然、唱歌、体育、化学……只要头一天晚上备好课,第二天他基本不用翻书、看教案,都可以将课上得满堂喝彩。

  后来,张志华结了婚,这一下子,家里经济的紧张渐渐显露出来。“教书的工资一个人可以吃饱穿暖,但一家人吃穿就难保了。”张志华败给了现实,热爱的书本被搁置一边。

  不当老师后,暂时失业的张志华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干过很多活,曾经最疯狂的是骑着一辆自行车,一路奔波,跑完大半个浙江。

  后来,见识广了,张志华开始办厂,自己经营。他卖过手套、做过鞋扣……有短暂的、有长期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不过,办羊毛衫厂是他干得最久的一件事。

  日子好过了,他又想起了读书

  羊毛衫厂经营得不错,张志华总算安定了下来,他开始将心心念念的书“捡”了回来,平日里,看看书,阅读报纸、种种菜,上上科普班,日子还算充实,但真正让他放下平日里的大小琐事,走进校园读书,还源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2013年春节,张志华陪着妻女在劳动南路逛街,路上恰巧遇见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黄岩分校的老师施加元,他询问张志华的女儿张微微是否愿意到电大开设的农林牧渔农业技术类专业上学,而且学费全免,“你要不要来读啊?”

  女儿还没有开口答话,一旁的张志华却激动了。“我挺喜欢种花草的,可不可以读?”张志华有点期待地问。就这样,张志华父女成了同班同学。

  张志华开始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黄岩分校学习,父女俩同时领到大专文凭,这个“农民大学生”彻底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刚刚大专毕业,62岁的张志华说他还要读本科。

  “园艺本科专业没有开设,有工商管理专业,你还读吗?”张志华的班主任毛丹萍说。告别大专班后,张志华和一群新面孔成了同学,也成了学校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他的现任班主任卢良桥还是张志军的高中同学。

  两年的时间,一晃过了大半,工商管理的课程即将步入尾声。张志华同往常一般,提着一袋书本早早来到教室,触摸着自己的电脑,扬言自己还要学电脑,以后学会了也用电脑写论文,不做与时代脱节的“老古董”。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