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北京派来了一个好书记

发稿时间:2016-11-04 09:03:51 来源: 农民日报

  北京派来了一个好书记

  ——记安徽省霍邱县莫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海亭

  “北京来的,到我们村干啥?”“听说还是研究生呢,在我们这个穷地方能干啥?”“人家是来镀金的,现在叫接地气”……2015年7月,在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安徽省霍邱县,淮河岸边的临淮岗乡莫店村党员活动室内,参加由中组部选派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张海亭同志见面会的党员群众议论纷纷,老百姓心中充满了疑问。

  走访调研,夯实基础

  莫店村位于淮河岸边,历经多次行蓄洪,是霍邱县86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有174户314人位于贫困线以下,生活十分困难。到村任职后,张海亭立即与村“两委”干部商议发展计划,他不仅利用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的契机,了解大家的想法,还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详细调查每家每户的情况,做到“脚底有泥,心中有底”。2015年10月,按照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安排,张海亭和村干部一起,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重新核实核准贫困户的信息数据,通过召开民主评议会,调整贫困户50余户,保证了扶贫对象的精准性,为下一步扶贫工作开展找准了“靶子”。

  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针对莫店村党员老龄化、年轻党员发展难等问题,张海亭狠抓党员发展工作,一年来,从大中专毕业返乡学生、退伍军人和村里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名,确定发展对象2名,发展预备党员3名。为了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张海亭建立了“莫店村党支部党建微信群”,让党员以及有心向党组织靠拢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莫店村,听取更多村民的献计献策,张海亭还建立了“俺们莫店村”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党建、精准扶贫和民生等多个方面的消息130余篇,累积阅读量4100余人次。

  因贫施策,用活政策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张海亭带领村“两委”干部,根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有计划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为利用好小额信贷政策,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在张海亭的多次协商、争取下,霍邱县农村商业银行对该村10户有能力、有意向发展生产,但缺乏资金的贫困户进行了信用评级,提供小额贴息贷款。同时,张海亭还积极和县农委及陈埠职业中学联系,对20多户准备发展种植、养殖的群众进行技能培训。

  2015年,霍邱县政府批复了莫店村的洼地移民计划,同意将莫店村居住在海拔26.5米以下的部分村民进行移民安置。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张海亭每天起早贪黑,耐心细致地逐户宣传政策,帮助测量房屋面积,制定搬迁计划,东四村民组村民孙照林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说:“北京来的,就是不一样。”

  “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学生”。张海亭奔波于县扶贫办、妇联和团县委,为4户贫困家庭的学生争取到雨露计划、福彩项目的资助。张海亭还利用自己积累的人脉资源和工作单位优势,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扶贫,联系安徽振兴集团万景公司资助莫店小学现金1万元及价值1万元的图书;联系中国信保第一营业部向莫店小学捐助图书300余册;联系中国信保安徽分公司为莫店村农家书屋捐助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并将农家书屋改造成村民文化活动室,方便群众查询农资信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在脱贫攻坚中,张海亭还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人群,制定不同的脱贫办法。对那些重病缺少劳动力的贫困家庭,他根据社会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6户贫困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于存在住房困难的贫困家庭,他利用危房改造政策,为24户贫困户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同时,他还为全村50户重点贫困户争取光电项目,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元。

  着眼长远,促进“造血”

  要致富,先修路。2016年,张海亭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由村民自筹5万元、财政补贴30万元,开工建设了2.3公里长、3.5米宽的竹园片村民组水泥路。在张海亭的工作计划中,到2018年底,莫店村村组道路要全部实现硬化,形成村内小循环、村外大循环的道路交通网。

  要想整村脱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不可少。可莫店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一直为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怎么办?张海亭没有“等靠要”,先后争取县政府项目扶持资金30万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公司扶贫资金50万元,建设光伏电站2个,每年村集体可收入12万元。发展集体经济不能太单一,张海亭动员致富能人牵头,以集体预留地入股,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走产业发展的致富道路。目前,一期50头肉牛已入栏饲养,预计村集体经济又可以增加5万元收入。下一步,张海亭还计划将贫困户纳入到养牛场中,一起养牛,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记者 杨丹丹)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