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村庄变社区:看建华村人如何适应新生活

发稿时间:2016-11-04 09:05:23 来源: 农民日报

  

  

  图为建华村党支部书记顾涛(右)到村民家中征询服务需求。

  编者的话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日益深刻的变化。与此相伴,不仅农民群众存在转型的适应问题,传统的村庄管理方式也面临新的挑战,村干部一样面临服务转型的问题。

  在村庄转型社区、村民转型居民的过程中,各地农村基层干部因地制宜,结合村情民意,积极尝试服务村民的新策略、新办法,从制度设计层面和个人作为层面,陆续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服务之道,赢得了群众口碑,提升了管理水平。今日本刊聚焦这一主题,讲述乡村转型年代一些行政村与村干部的作为故事。

  张耀西文/图

  “我没儿子,比有儿子还好,在我心里,顾涛书记就是我儿子。”10月28日,江苏省泗阳县城厢街道办事处建华村82岁村民王宝成的一席话,让笔者感到惊奇。

  原来,不久前王宝成老伴犯病,恰巧女儿不在身边,他拨通村书记顾涛的电话。在顾涛帮助下,王宝成老伴得到及时救治。王宝成求助的成功,是建华村创新“支部+联动服务”模式后村民遇难有解的一个缩影。

  入住社区催生服务

  2015年,建华村新建一处楼高五层至十二层的新型社区,先后有500余户村民入住。农民从村庄到社区、从平房到楼房、从分散居住到集中居住,不仅居住环境更好了,生活质量也更高了。

  但是搬迁带来前所未有的适应难题。村民虽然入住新社区,却依然保持着传统生活习惯,有人在路上晒粮,有人在树上拉绳晒被,有人乱丢垃圾,有人农机具乱停乱放,有人在小区喧哗……

  除此之外,新型社区还给村民带来日常生活新问题,村民面临着供水、供电、供气、网络、有线电视、保洁、就医、电梯维修、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上下楼不方便等新问题。

  针对社区生活引发的一系列新变化和新需求,建华村党支部在教育引导村民转变生活方式的同时,借鉴城市小区管理经验,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探索实施集服务、监督、评价、反馈于一体的“支部+联动服务”模式,解决村民所需所求。

  “支部+联动服务”模式,服务是前提。顾涛告诉笔者,村党支部以楼栋为单位,组织业主推选每座单元楼的楼道长,并将选出的楼道长和物业安排的水电、保洁、电梯等服务人员照片、姓名和联系方式公布在每个楼道口,方便居民求助。同时,选出热心负责、有专业技能的党员干部成立先锋服务队,负责为村民提供水电维修、医疗卫生、物品代购、助老助残、技能培训等五类服务。

  在建华村门前的村务公开栏内,公示着“支部+联动服务”的相关信息,有王爱民、杨国华、黄志平、徐乃东、叶宗成等25名楼道长姓名、楼号和电话,有顾涛、张如林、陈宗宇、王玲等11名“爱心团队”名单,还有朱克领、顾丽平、顾学浩、于传恒、孙洋、夏琼等“党员先锋服务队”名单。

  确保村民遇难有解

  “支部+联动服务”信息公开后,引起建华村村民的高度关注。村民在欢呼雀跃之余,担心“支部+联动服务”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

  村民的担心是多余的。顾涛说,参加联动服务的都是村里的党员干部或威信较高、责任心较强的村民代表,每栋楼都有一名党员干部或村民代表担任楼道长,保证村民有求必应。

  担当“志愿服务”“村组干部”多重角色的楼道长,平时除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做好楼道工作外,还走进村民家中听取意见。凡是不能当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均反馈给村党支部解决。楼道长成为村支部与村民之间的“粘合剂”。

  对于楼道长反映的村民诉求,村支部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解决。一次,村民向楼道长反映,老年村民入住小区后,对使用抽水马桶不习惯,而小区又缺少公共厕所,特别是村民家中遇到婚丧事等重大活动,如厕难成为村民烦心事。建华村党支部接到诉求后,积极与开发商磋商,同时向城厢街道办事处求助,由街道办事处出面沟通协调,最终建起小区公厕。

  “支部+联动服务”,让村民感到管用。在13号楼道口,悬挂着“便民服务联系卡”,上边写着水电工朱克领、保洁员郑玉花、电梯工杨邦战、楼道长吴大前等服务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还有村党支部的监督电话。顾涛说,这样的“便民服务联系卡”,小区每座楼栋门口都有,村民遇有急难事,打个电话就行。

  今年67岁的穆玉祥,和老伴住在小区11号楼。10月中旬,穆玉祥感冒发高烧。行走不便的穆玉祥想起楼道口村书记顾涛的电话,于是拨通求救。顾涛问清情况后,从村卫生室拿来相应药品给穆玉祥送去。穆玉祥由衷告诉笔者:“联动服务真好,可方便了。”

  “支部+联动服务”,村干部不能置身事外。在村部,正在值班的五组组长殷琪告诉笔者,干部值班十天一轮回,村部每天有人值班,遇到村民诉求,值班人员迅速安排水电维修、医疗卫生、物品代购、助老助残、技能培训等联动服务人员,随时上门解决,形成支部牵头接民情、联动快捷解民忧的良好格局。

  87岁的林华住在小区30号楼3单元。前不久,林华在做午饭时,电饭煲插孔突然冒烟起火,慌了神的林华赶紧拨打村联动服务人员的电话,服务人员及时上门把电饭煲送修后再送回来,老人感动得不知说啥才好。

  “支部+联动服务”让村民感到贴心。村民碰上水电不通找他们,看到路灯不亮找他们,家人有个头疼脑热找他们,甚至腿脚不便的老人上下楼也找他们,每天都能接到好几起村民急难愁事诉求。

  监督评价倒逼高效

  “支部+联动服务”,如果服务不好怎么办?村民想到的,建华村党支部早有谋划,并且针对“支部+联动服务”制定相应对策。除服务之外,还有监督、评价和反馈等紧随其后。

  参与设计“支部+联动服务”创新模式的城厢街道党工委委员吴海琴介绍,监督、评价和反馈主要是针对联动服务采取的制约机制,旨在倒逼“支部+联动服务”更加高效。

  在监督上,村民对物业及服务人员不能及时解决水电、保洁、网络、电梯、环卫等生活问题的,可向楼道长反映,由楼道长负责统一反馈给支部,也可直接向村党支部反映。

  村党支部将收集的举报信息分类整理,根据不同问题,做好业主与物业之间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如属于物业原因的,村党支部建议物业及时更换人员;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村党支部召集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形成决议,并答复村民。

  在评价反馈上,由村党支部牵头,对联动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凡是被评定为优秀楼道长、优秀义务服务人员的,村里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培养成为后备干部或党员发展对象,表现突出的还可推荐为街道“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同时对物业信誉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统一录入电脑系统管理。监督评价,提升了物业的执行力。

  村民的监督评价,让村党支部、楼道长、义务服务团队和物业都感受到压力。物业水电工朱克领说:“接到电话,就要赶来,不敢有丝毫怠慢。”

  “‘支部+联动服务’,实现了‘村民百姓动嘴、党员干部跑腿’服务目的,取得了村党支部满意、服务团队满意、物业管理满意、村民群众满意的多赢效果。”泗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大江就“支部+联动服务”如是评价。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