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一个女博士的“月亮与六便士”

发稿时间:2016-11-16 08:50:01 来源: 中国青年报

6月26日,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生们参加盛大的学位授予仪式活动。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一个刚毕业半年的大学生,在北京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作为自己的蜗居。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一个房交会现场。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11月4日,南京市,东南大学2017届毕业生秋季大型双选会现场。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她掰着手指头算,在北京买一个小书房的钱足以在老家广西小城买下三室一厅的宽敞房子。

  因为不能按时收房,她找了一位社会经验丰富、满口京片子的“土著”,扮成法务人员一起去交涉。她感慨:“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她从来不敢跟学生聊房价,但那天,她十分想告诉那个女孩,“同学想读博吗,先买个房吧!”

  --------------------------------------------------------------

  女博士陈盈想要有一间书房。寒窗苦读数十载,她对书房的渴望,超过女人对摆满漂亮衣服和鞋子的衣帽间的憧憬。但在均价五六万元的北京,拥有一间哪怕只有10平方米的书房,对陈盈来说都极尽奢侈。她掰着手指头算,这笔钱足以在老家广西小城买下三室一厅的宽敞房子。

  去年夏天,陈盈拿到博士学位,在高校谋得教职,老公在北京工作。结婚后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在北京买房安居。像很多年轻人的“6+1”买房模式一样,小两口及双方父母倾尽所有积蓄,凑出首付。

  “你付出了多年的努力,终究没有长成自己期待的样子。”陈盈一直笃信“知识改变命运”。从小靠着勤奋和在学习上的天分一次次打败对手,跻身名校。

  但当发际线和理想一起衰退时,在埋首还房贷、找工作、相亲生子的繁冗日常里,她和她的一些同学意识到,名校的录取书不再是跨越阶层的通关卡,年少时抱有过闪亮生活的愿望,可能永远无法实现了。

责任编辑:潘倩倩